作者:苏健 随着国家“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现代渔业方针的贯彻落实,传统的养殖池塘“大排大灌”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重庆市海产技术推广总站试验示范并推广的“鱼菜共生”技术,能有效改良水质,实现养殖用水达标排放,为池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又一新路。在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万州区鱼种站汪家坝示范基地,试验人员将“鱼稻共生”池塘水质送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法定资质)初步检测,总氮3.3㎎/l,总磷0.13㎎/l,高锰酸盐指数4.82㎎/l。 农业部2007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产行业标准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规定总氮≤3.0㎎/l(1级)、5.0㎎/l(2级),总磷≤0.5㎎/l(1级)、1.0㎎/l(2级),高锰酸盐指数≤15㎎/l(1级)、25㎎/l(2级),根据接纳池塘排水的地表水要求等级,地表水为Ⅰ-Ⅱ级的,池塘排水必须达到1级排放要求,地表水为Ⅲ级及以下的,池塘排水要求达到2级排放要求。据此,万州区鱼种站“鱼稻共生”示范基地池塘水质总氮完全达到2级排放要求、接近1级排放要求,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都完全达到了1级排放要求。 “鱼稻共生”池塘水质初步检测结果表明,通过“鱼菜(稻、卉)共生”生物修复技术,能有效提升池塘水质,提高池塘养鱼的生态安全水平,是过“环保关”的重要技术措施,应引起海产行业部门和养殖业主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