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生鱼养殖场,技术人员在和养殖户交流。本报记者夏升权摄 三角人认为它的名字叫生鱼,熟悉一点的人会称它为“惠农1号”,不过,1月23日,记者从广东中山市三角镇农办刚到手的国家认证的海产新品种证书上才知道,它有一个正规的名字 “乌斑杂交鳢”,这种“乌斑杂交鳢”就是三角人养殖面积最大的生鱼。 “乌斑杂交鳢”是珠江所陈昆慈研究员团队与三角镇惠农海产种苗繁殖场合作,以乌鳢为母本、斑鳢为父本的杂交鳢新品种。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解决了亲本间性腺发育不同步、繁殖温度不一致、配对困难等难题,使‘乌斑杂交鳢’苗种生产达到了规模化水平。该项目曾被称为“惠农1号”,还获得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时至今日,这种新品种,即杂交的生鱼养殖在三角镇已发展为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成-饲料销售-商品鱼销售一条龙的格局,其中仅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杂交生鱼苗就超过10亿尾,产值超过4500万元。因三角镇生产的杂交生鱼苗种品质纯正,生长性能好而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中国海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海产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对乌斑杂交鳢进行了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现场验收。 专家组一致认为 “乌斑杂交鳢”苗种生产已达到规模化,在摄食同样配合饲料情况下生长速度比原养殖品种提高了19.97%,生产性状优势显著,在生长速度、抗寒能力、抗病能力等重要生产性状上,均有大幅提高,适合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养殖。并符合《海产原、良种审定办法》,因而获得了由全国海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海产新品种证书。 市海产专家杨菁表示,自行培育并获得国家认证成为海产新品种因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在全市、全省都非常少见。目前,该项新品种在三角镇的养殖面积约4000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