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长海)京津冀签署渔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日前在京举行,三地渔业将在产业政策、技术交流、科研开发、执法监督、市场服务等方面加强对接,努力形成工作同向、措施协同、利益相连的渔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作为我国海水养殖重要区域,新区将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京津冀渔业协同发展,打造我国北方最大海珍品基地。 根据框架协议,三地渔业将重点在六大方面展开合作,主要包括加快推动籽种渔业、特色养殖、精深加工、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优质高效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同步开展休渔禁渔;成立京津冀地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组,联合开展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繁育攻关;构建渔情信息统计分析互通机制;增进渔业科技交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引导涉渔企业合作,互相协助开展品牌推介等活动。 “滨海新区有153公里海岸线,全区水域滩涂面积广阔、池塘洼淀众多,渔业发展迅速,且工厂化养殖水平领先,已成为本市渔业生产的重点区域。新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将传统渔业向多功能的都市型现代渔业转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长期以来,由于在我国北方无法大面积养殖,石斑鱼、舌鳎、鲈鱼、牙鲆等名优海珍品一直从广东和厦门一带空运,所以价格偏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滨海新区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海产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海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规模”“海水鱼工厂化养殖成套设备与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高档热带海珍品的苗种繁育、新品种引进、循环水养殖等多项难题已被逐一攻克,海珍品本土化养殖逐渐形成规模。截至目前,全区工厂化育苗、养殖设施渔业总规模已超过81万平方米,每年有近万吨高档海鲜投放市场,市民吃到便宜的海鲜。 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基地——滨海杨家泊海产科技园区正紧张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海珍品万吨规模。其中,鳎目鱼和石斑鱼将分别占到七成和三成,大量自产名优海珍品不仅让市民大饱口福,而且会有效拉低主要海产品价格。(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