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黄冈市浠水县,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多项支持,引导一批种养大户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让周围的乡亲们跟着甩掉了穷困户的帽子。4月5日,记者在黄冈市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村看到,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稻虾共作的农田里开挖3到5米宽的深沟。湖北骏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文告诉记者,他已经购买了5000多斤虾苗,一个星期前就开始对原来的老基地补投小龙虾苗。新开挖的稻虾共作农田面积是30亩,每亩按50斤的虾苗标准来投放,仅这片农田就要投放小龙虾苗1500斤。陈文是黄冈市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村的退伍军人,2014年回到村里和亲戚一道流转了将近5000亩土地种植水稻。今年,浠水县农业局和浠水县海产局,为他到省里争取到了一个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帮助他建设1000亩的稻虾共作试验示范基地。“我们单纯种水稻, 一亩地可以搞1200块钱左右,如果搞稻虾混养的话,小龙虾就是纯赚。一亩地可以养出200斤小龙虾,除去虾苗、饵料的开支, 一亩地有接近2500元左右的收入。 ”湖北骏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面对农村精壮劳力普遍外出打工,传统种植和养殖收入低下的现状,浠水县汪岗镇政府鼓励支持像陈文这样的种养大户开展综合种养,提高综合种养效益。浠水县汪岗镇副镇长姜安成告诉记者:“ 我们汪岗镇500亩以上的合作社,全镇有14家。对于像湖北骏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样比较大的农业科技公司或合作社,我们就为他们积极争取国土、畜牧、海产、水利、农业等部门和单位的政策项目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现在,我们累计为他们争取的扶持资金有2300万元。”种养大户发展了,直接受益的还有当地流转了土地的村民,这些年龄在4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在稻虾共作试验示范基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一个月下来也有令他们满意的收入。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村村民吴光云今年63岁,因为孙子有病,媳妇离家出走,一家人仅靠4亩地生活,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2015年,吴光云将家里的4亩多地流转给湖北骏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后,再到公司打工,主要负责小龙虾基地的看水和管理蔬菜大棚,一个月有2000块的收入,对此,吴光云比较满意。在湖北骏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扶精准扶贫对象的公示牌上,记者看到,2015年公司吸纳精准扶贫户是93户,而在2017年,公司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72户。浠水县扶贫办主任马小敏告诉记者:“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土地流转得租金,另一个是基地就业得薪金。2016年我们全县有6000多户贫困户通过市场主体的带动实现了脱贫。”记者从浠水县扶贫办了解到,对于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浠水县实行奖补措施,每带动一个贫困户,县政府都直接给予奖励,2016年,浠水县发放奖励资金529万;与此同时,浠水县还运用财政2000多万的项目资金,支持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扶贫贷款4000多万。(湖北广电垄上频道记者 杨晗 阴志维 浠水台冯伟 责任编辑 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