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从在青岛举办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个大背景下,山东将掀起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养护近海、发展远洋、拓展极地渔业,打造具有生态修复和资源增值功能的现代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的绿色海水养殖业。 据了解,山东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传统优势,山东省渔业主要指标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1万亿元,海产品总产量92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700亿元。 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指出,近年来,山东在现代信息装备支撑推进离岸海洋牧场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万泽丰冷水团养殖牧场、黄海冷水团养殖牧场等已经在资源保护、产业链延伸、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将游钓、旅游、餐饮、会议、海产品增养殖、科普体验结合起来,立体化综合保护利用海洋资源;采用“海陆接力,企业带动农户“模式,利用“光伏 波浪能”,打造先进的绿色半潜养殖平台,初步实现了建设具有生态环境修复、海洋资源养护功能的生态牧场的目标。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政府示范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模式构建、全产业链打造和信息智能装备提升,从行动和政策上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与现代渔业融合发展实践,加快建设海洋生态牧场,打造海湾型、岛礁型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生态牧场模式,为渔业转型升级和“海上粮仓”建设提供支撑,为全国现代渔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秘书长王盛介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养海带,70年代养对虾,80年代养海湾扇贝,近些年来养鱼类和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五次产业浪潮。而这五次蓝色产业浪潮均从山东发端,进而推广至全国。海水养殖业五次浪潮推动了海洋渔业快速发展。实现了我国海产业“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王守信强调,在新的时期,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为支撑的离岸海洋农牧化,尽管刚刚起步,但其发展趋势符合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战略要求,能够实现现代信息装备与海洋牧场的对接融合,顺应了我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大部署,适应了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需要,掀起了蓝色经济发展新的产业革命,展现了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给山东渔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突破,将会掀起我国海水增养殖新的浪潮。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王飞在讲话中强调,山东是海洋大省,在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提供了很多可复制推广的模板,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山东也是渔业大省,相继引领了我国五次海水养殖发展浪潮,为海洋渔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海洋工程技术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海洋渔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变革,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正在兴起。渔业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王守信强调指出,近年来,山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从打造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和机制入手,以信息化、装备化提升渔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渔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宏观环境新变革,渔业发展形势也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必须立足山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统筹渔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发展,在战略上选择一条符合山东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王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