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淡水所邀请有关专家,在丽水市对该所由宓国强研究员承担的“马口鱼种苗繁育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组确认,4月13日开始的马口鱼人工催产、种苗培育试验中,催产率为86.87%、受精率为82.73%、出苗率为80.58%,获仔鱼20万尾,育成平均规格4.4cm的夏花鱼种12.9万尾。验收组一致认为,省淡水所已经突破马口鱼种苗规模化繁殖及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这也是该所在溪流性鱼类开发领域取得的又一科研成果。 马口鱼,俗名花杈鱼、桃花鱼,是一种杂食性的溪流性鱼类,以小鱼和水生昆虫等为主要食物,生活于山涧溪流中,尤以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分布最为广泛。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欢迎。我省马口鱼养殖受限于苗种,发展不快,商品鱼供不应求。马口鱼种苗规模化繁殖及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的突破,对实现该鱼规模化养殖和开展增殖放流、恢复自然种群意义重大。马口鱼(Opsariicjthys bidens),为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马口鱼属,俗称:桃花鱼、山鳡、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等,是一种生活在溪流等清澈水体中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上售价较高,具有极高的养殖开发价值。形态特征马口鱼成鱼体重一般约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见,体长10-20厘米,自然水域中也发现有体重250克以上的。马口鱼身体延长而侧扁,腹部圆。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眼中等大。口大,口裂宽大,端位,向上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并超过眼中部垂直线下方,上颌前端有一缺口、两侧边缘各有一个凹陷;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下颌前端有一凸起、两侧边缘各有一个隆起,其下颌前端的凸起和两侧的隆起恰与上颌前端的缺口和两侧的凹陷相吻合,形似马口,故名“马口鱼”。侧线完全,前段弯向体侧腹方,后段向上延至尾柄正中。雄鱼在生殖季节着“婚装”,全身变得色泽鲜艳,出现“婚姻色”,头部、吻部和臀鳍开始具有显眼的珠星,臀鳍的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生殖季节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轻压腹部松软而有弹性,腹部中线下凹,生殖孔松弛,抬高尾部可见卵巢轮廓前移。生活习性马口鱼属于溪流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水流清澈、水温较低、有水流和水草的水体的中上层,通常集群活动,常同鱲鱼一起游泳、生活。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体清澈和高溶解氧。马口鱼游动敏捷、善跳跃、性凶猛,非常贪食,为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以水体中的小鱼和水生昆虫等为主要食物。马口鱼虽然以肉食为主,但在饵料不足时对草籽儿、树籽儿、水藻及商品鱼饲料等也可摄食。因此,在马口鱼养殖中,完全可以用人工配合饲料训化养殖。马口鱼生长速度较快,尤以第一年生长最为较迅速,当年繁殖的鱼苗经一百天左右的生长即可达7-11厘米。马口鱼1龄鱼即有繁殖能力,生殖期多集中在6-8月, 在砂质底的较急的浅水水流中产卵。马口鱼为一年多次产卵的鱼类,繁殖能力据金柏、金克伟于1982报道,绝对怀卵量为8207粒,相对怀卵量44粒/克体重。分布情况马口鱼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东部从黑龙江至海南岛的诸流域中,多生活在中东部的山溪流水及各江河的干、支流中。在吉林省中东部山区的溪流、江河、水库(海产品库)中较常见,尤其在一些山谷型水库(海产品库)中的种群数量较大。发展前景由于马口鱼对水质要求很高,为喜欢偏冷水的鱼类,又多以水生动物,小鱼小虾等为食,故其肉质肥嫩、细软爽滑、鱼味独特,营养价值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马口鱼可进行酥炸、油煎、酱焖等。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以及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原因,致使马口鱼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目前马口鱼的市场价格在80元/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