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元镇乾溪翘嘴红鲌繁殖场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创新创业农业特色基地、现代农业发展奖、农村科普带头人……这是父亲忻金山和儿子曹会忠近20年来的成果。曾经的“白鱼大王”如今已73岁,儿子曹会忠转变成数百亩鱼塘的“新管家”。“以前总有父亲带着我走,现在父亲渐渐变成了我的‘助手’。”曹会忠笑着说道。 18万斤白鱼赚了100多万 1988年,初中毕业的曹会忠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渔业养殖的道路。因为父亲忻金山养鱼,从小在鱼塘边长大的曹会忠对海产养殖有着特殊的感情。 一开始,曹会忠跟着父亲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从最简单的割草、喂饲料做起,曹会忠成了父亲的学徒和得力助手。90年代末,父亲忻金山看到了白鱼(别名:翘嘴红鲌)市场的巨大商机,萌生出了自己繁殖翘嘴红鲌的想法。2000年6月,曹会忠和父亲用4条野生的翘嘴红鲌成功繁殖出了100万多尾白鱼苗,并以一角钱一尾的价格卖给上门求购的养殖户,剩下10多万尾鱼苗自己养殖。 “根据当时市场上的白鱼价格,我养大1万尾白鱼,能够产生约20万元的效益。”曹会忠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和念头,和父亲走上白鱼养殖的艰辛道路。 2002年,养殖了两年时间的白鱼终于到了出售的时间。“当时,上海、无锡、杭州等地的贩子上门求购,白鱼供不应求。”曹会忠骄傲地说道,“18万斤白鱼赚了100多万元,对当时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白鱼养殖为曹会忠养殖事业赚得了第一桶金。“赚钱后的第一想法就是带领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曹会忠露出淳朴的笑容。2001年,曹会忠和父亲一起把饲养经验无偿传授给养殖户,并把白鱼苗种向全县推广。 现代养殖模式日渐成熟 除了养殖白鱼,曹会忠还养了黄颡鱼和泥鳅等品种,多样化的养殖降低了风险。除此之外,曹会忠别出心裁,在鱼塘的岸边和田埂上种植了枇杷树、冬枣树、葡萄等作物,为养殖场带来了新的收益。 不过,让曹会忠更为骄傲的是,去年12月底,一整套渔业尾水生态循环体系的建成完工,养殖场转型成生态环保的现代渔业养殖模式。 “每个鱼塘的中央均铺设水管,在鱼塘周边埋设管网及铺设渠道,通过用渠道进水、管网排水的方式,将养殖尾水统一排放到沉淀池中。”曹会忠手指着岸边的尾水处理示意图,向记者阐述了尾水循环利用的原理。 记者看到,鱼塘中的过滤坝由孔砖砌成,里面塞满了活性炭,一旁的生态池碧波荡漾,荷花、睡莲、狐尾草等生态植物绿意融融,养殖污水经过处理已没有半点污染的迹象。机泵一发动,经过生态处理后的尾水哗哗哗地喷涌出来,并重新流回鱼塘。 如今,曹会忠的乾溪翘嘴红鲌养殖场的尾水处理已是乾元镇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的示范点。在记者采访的间隙,就有附近熟识的渔业养殖户登门,与曹会忠商量与讨教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