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玲玲 驻镇记者 包玉龙)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通宝华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与省海洋海产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岱衢族”大黄鱼人工养殖已取得初步成效,即将进入推广阶段。省海洋海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国均介绍,“岱衢族”大黄鱼一旦培育成功,不仅能填补我省养殖空白,更有利于打破海水经济鱼类人工养殖“南不如浙江,北劣于山东”的局面。据了解,我国产的大黄鱼有2个地方种群,分别是东海浙江北部的“岱衢族”和南海广东西部的“硇洲族”。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枯竭、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岱衢族”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已无法形成渔汛,野生大黄鱼变得一鱼难求。去年3月份,南通宝华与省海洋海产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培育“岱衢族”大黄鱼,苗种主要来自吕四渔场。“我们提供技术,宝华提供池塘,差不多在当年能养到二三两。”吴国均告诉记者,培育分别采用露天池塘养殖和水库(海产品库)养殖两种方式,培育的大黄鱼年产值超1000万元,目前正在进一步探讨大黄鱼养殖的新模式。2010年11月份,辽宁宝华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取得1.4万亩海域使用权后,投资2.2亿元建成我县首个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并且注册成立了南通宝华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产业园共拥有1.45万亩海水养殖面积、1.25万亩池塘养殖面积以及办公楼4000多平米。经过六年的培育,园区海水工厂化养殖“点水成金”。目前主推海参反季节养殖、梭子蟹 脊尾白虾混养、海蜇 中国对虾 文蛤立体养殖以及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精养四类海产品养殖模式。其中,梭子蟹 脊尾白虾混养模式占园区养殖面积的85%,单这一养殖模式,每年的产值就可超亿元。 前几天,记者来到南通宝华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时,浙江客商正在抓紧将刚刚捕捞上来的南美白对虾装车。公司负责人林坤达介绍说:“对虾上市以来,备受市场青睐,日均销量达3000多斤。”南美白对虾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包括苗种繁育、成品养殖。去年,南通宝华组织人员到山东、河北等地考察学习,回来后,先后投入100万元对养殖车间进行改造。去年底开始育苗,到目前,苗种已上市3.1亿尾,第一批成虾也在今年4月份上市,销量已达15万斤,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每个养殖模式、养殖品种都有周期性下滑的情况,不更新换代企业难以稳定,地区养殖也难以平衡。”公司技术经理白增武告诉记者,目前,南通宝华正在加大产学研合作,未来将不断研发海产品养殖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