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扇贝养殖遭遇寒流
细心的港城市民都会发现,今年的扇贝10月底才将将上市,较往年晚了近半个月。“怎么都这么小呀,有没有大一点的?”爱吃扇贝的市民李女士更是发觉,今年的扇贝不光上市晚,个头也小很多,整个市场都买不到大个的。
“个头小,贝柱也小,我刚打上来这一船扇贝,这一笼也就出1斤多(扇贝)柱,按正常至少能出3斤多。”刘宝君所在的昌黎县新开口渔港码头,一艘艘满载扇贝的渔船来回穿梭于海面之上,扇贝养殖户们正忙着将刚刚收获的扇贝笼卸船装车,而现场忙碌的氛围却令人感到压抑。今年刘宝君家近900亩的海域养殖了2万多笼扇贝,因长势不好,与往年相比,扇贝柱要减产五成左右。“再加上今年人工费奇高,估计至少得赔三四十万。”他无奈地说:“今年一开始扇贝长势挺喜人的,还以为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呢,谁知道到9月份就突然不长了。”
记者从各养殖户了解到,今年扇贝普遍长势不足,靠海边笼稀的一笼出到1斤半扇贝柱已是好的了,大部分只能出1斤二三两柱,而今年成本较高,苗钱、工钱再加上用油等一笼成本就在四五十元,而海产品价格按市场价18元/斤计,一笼的扇贝柱也就20多元的收入,每笼至少赔了一半,养殖的越多赔的越多。为了提升每笼重量,今年大家都放缓收获速度或推迟收获时间,但令他们失望地是,奇迹终究没有出现。
分析:两大自然原因造成滞长
据昌黎县水产局技术站的张站长分析,海水污染和秋季雨水过少是今年造成扇贝滞长的两大主因。据他介绍,今年的扇贝滞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今年5月初到6月中旬,昌黎县周边海域连续受到了两次大面积赤潮的影响,海水中供应扇贝成长的浮游生物明显减少,不仅造成扇贝滞长,还使得至少三分之一的扇贝苗死亡。
第二阶段是今年9月份,风小雨水少,使得海水中的养分过少,再次造成扇贝停滞生长。昌黎县水产局病害防治站站长陈秀玲说:8月份扇贝第三次分苗以后,大概扇贝长了一个多月的时候,饵料消耗的也比较大。而因雨水少冲入海中的有机物也少,海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远远赶不上扇贝饵料的消耗,造成了中期扇贝饵料供应不足,扇贝处于滞长状态。
据昌黎县水产局统计,今年昌黎县北部海域的大蒲河、新开口扇贝养殖受海水饵料减少影响较为严重,南部茹荷、大滩等海域影响较弱。受影响较大区域的养殖户都减缓了扇贝收获,让扇贝再生长一段时间,期望产量能有所增加。
深入:缺乏管理也是一大主因
据了解,秦皇岛市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面积5.3万平方海里,自1984年即开始扇贝养殖的探索试验,目前扇贝养殖产量占全市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0%以上,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在全国排在第二位,不仅在秦市的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在全省海水养殖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作为秦市的主产区昌黎县更是将扇贝养殖作为了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养殖历史,养殖面积已达60多万亩,产品一直畅销欧美地区,然而因目前养殖多为村民个体户模式,管理较为松散,使得养殖随意性和密度过大,也是造成扇贝养殖减产的重要原因。
据陈站长介绍,逐年增加的养殖密度也是今年扇贝长势不好的重要原因。按照扇贝标准化养殖规划,每500亩海水只适宜养殖一万笼扇贝,但今年昌黎县扇贝养殖面积为65万亩,扇贝养殖总笼数却达到了2200万笼,平均密度接近标准化养殖的1.7倍,造成了局部扇贝养殖密度过大。“扇贝笼一般是10到11层左右,每一层基本上不应该超过40粒,一般老百姓养的时候都达到50粒左右。然后一根(抬)绳的长度是100米左右,他一般都延长到120到130米,这样他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养殖密度,造成饵料供应不足,扇贝滞长。”
“哪有什么统一规划,谁都能养殖,只要向海洋局提交申请获批就行了,都为赚点钱能不让谁养啊!”一位养殖户说,因为大家都能养,近5年来养殖面积飞速增加,2008年时昌黎县也就20多万亩,现在已翻了3倍了。
“目前扇贝养殖全靠市场调节,今年赔了明年养殖的就少了,等丰收了养殖的人又会多起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扇贝养殖的申请审批确权归海洋局,水产局只负责技术指导和服务,多部门管理又缺少严格的管理控制,造成养殖面积增长过快,密度过大,养殖品种单一和退化等影响扇贝产量、质量的问题长期存在,却一直得不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