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5年春天就来到太原了。”福建水产商会会长曾胜良,五龙口海鲜经营大户,从曾经的小摊贩到现在的“水产大户”,他一路见证了五龙口市场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太原市民的“海鲜消费史”。“福建出了名的人多地少,加上家里穷,所以我初中一毕业就出来做事了。”1987年后,曾胜良开始到五龙口做福建特产生意,主要以干货为主。“当时的太原人还不知道吃海鲜,所以我感觉市场需求会很大。”
上世纪80年代,太原人能接受的“稀罕物”还都是福建的干香菇、木耳、干鱿鱼之类。他回忆道,“当时海产品在太原非常少,一来太原是内陆城市,距离海边比较远,运输不便,通讯不畅,加之海鲜存储条件要求又很高,保鲜技术不成熟,所以能运进太原的基本都是干货;二来太原本地人对海鲜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对于海鲜非常陌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太原人餐桌上的水产品,鲜活的只有草鱼、鲤鱼等淡水鱼类,至于海产品就只有冻带鱼了。”对于当时海产品的销量,曾胜良摇摇头说:“和现在比的话真是不值一提,当年一年的生意下来,只抵得上现在一天的销量。”
“五龙口”面世:把海鲜送上市民餐桌
随着广东等沿海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以海鲜为主的粤菜也悄然进入太原。上世纪90年代初,唐都大酒店率先开始在太原经营粤菜,从而带动了整个太原的海鲜市场,使得太原人开始接受海鲜产品。不过,受到运输条件的影响,能进入太原的海鲜并不多。物以稀为贵,这也使得大多数太原人把吃海鲜当成一件稀罕事。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太原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档饭店开始经营海鲜产品,原先零散运输、买卖海鲜已经很难满足太原人对海鲜的需求。1996年,为响应政府的“菜篮子工程”,太原五方燃料石化有限公司将一块约2000平方米的煤场腾出,着手建立海鲜市场。“市场恰好就在五龙口街附近,五龙口街,有"龙"就"有水",与离不开水的海鲜正好相映,便用街名当了市场的名称。”五龙口海鲜市场的罗经理道出了市场名称的由来。据他回忆,刚刚开张的市场只有30多户商铺,主要是经营干货、淡水产品,以及少量海鲜产品。
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太原人来说,海鲜仍是一个新鲜东西,不认识、不会处理、更谈不上会做了。如何想办法让太原人了解海鲜、认同海鲜,成了刚刚成立的海鲜市场的最大难题。罗经理说:“当时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海鲜市场想方设法从福建等沿海城市引进商户,把对海鲜的认知和了解传递给当地消费者。另一方面,市场组织了一个海鲜推销团队,一对一进驻各大饭店,向他们推销自己的海鲜,让饭店引领市民认知海鲜。
“推广还很顺利,太原人慢慢认识到海鲜好吃了,饭店这方面的需求也更大了。”由此,市场一点点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是我们向饭店推销海鲜,渐渐地,饭店开始向海鲜市场的商户们要货,而且订单越来越大。”曾胜良说,“我记得1999年的春节前夕,饭店给我的订单里,光活虾就有5吨,这个量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时代变迁:五龙口成海鲜代名词
11月9日,凌晨三点,经营虾类的商户老王就已经披着夜色在店里忙活了起来。给海鲜车卸货、过磅、分装,再从他手里把成吨的活虾批发给全省各地来的客户……十几年来,他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2001年以后,随着海鲜逐步被太原人接受,年轻的海鲜市场渐渐打响了名声,市场成交量也迅速放大。为了满足从全省各地纷至沓来的采购者,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通过收购、租赁周边场地等方式,五龙口海鲜市场从最初的2000平方米扩张到了如今的6000余平方米。尽管如此,每天的交易高峰期内,市场依旧是摩肩接踵,人挤货堆。
市场越做越大,随着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海鲜的价格也越来越透明,由此更促进了太原市民消费海鲜。“目前,平均每天进场购买海鲜的市民有6000人左右,日营业额接近180万元。尤其是过节前一段时间,市民更成了购买海鲜的绝对主力。”市民的大量采购又刺激了市场的繁荣。据介绍,自五龙口海鲜市场开业以来,市场销售额以每年翻一番的规模迅速增长。“最忙的时候,运送海鲜的车队能一直排到十四中门口,长度将近100米。”罗经理说,商场经营海产品的商户也由最初的30余户,变成如今的150户。市场销量占到了全市海鲜消费量的85%以上,不但覆盖了全省,更辐射了临近的几个省市。
五龙口市场的兴起,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在挨着市场的东安路上,鲜肉铺、菜市场、调味品店扎堆,经营的都是海鲜的配套产品。到如今,多数人更愿意把五龙口称作海鲜产品集散地,而非一个简单的专业市场。
发展困局:小马车难拉大市场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放大,已经存在了十八年的五龙口海鲜市场已经难以满足全市、全省海鲜大经济的需求。地方小、档口挤、环境和服务跟不上,成了不少市场经营者的无奈感受。
“这个市场确实有点小了。”推着装满螃蟹的小车,商户李师傅艰难地在拥挤、狭小的通道里挪动着。生意虽然越做越大,但李师傅的铺面依旧还是那么一点儿。“没办法,整个市场就这么大,哪有多余地方?”
“虽然海鲜市场这些年也曾多次装修,但毕竟是在一块煤场上建起来的,可以说先天条件就不足。”海鲜市场的负责人表示,“十八年下来,海鲜市场时时被各项配套的陈旧老化困扰着。市场没有停车场,私家车和货车根本进不来,十分不便;因为排水系统限制,市场里排不走的泡鱼水,夏天发臭、冬天结冰,管理人员每天要么除冰,要么排水,十分辛苦。”五龙口,这个生长发展了十八年的老市场,如今也到了转型发展的当口。
挥泪离别:配合拆迁主动搬家
时间进入2014年。今年年初,我市重点工程——建设路大动脉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为了还市民一个畅通、快速、现代化的新建设路,沿路商铺及住宅均面临拆迁命运。还没等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在建设路生长屹立十八年的五龙口海鲜市场就主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配合拆迁,主动搬家!罗经理表示,说句实在话,在这里风风雨雨十八年,主观上肯定舍不得拆;但是,为了响应全市重点建设工程,为了市场更大的发展和前行,市场高层管理团队毅然做出了尽快搬迁的决定。
即将建成的新市场选址在敦化南路与迎春街西南角,占地63亩。按照计划,新的五龙口海鲜农贸市场将容纳商户700多家。18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告别了少年的成长,走向自己的黄金年代。而刚满18岁的五龙口海鲜市场,也将向太原人展开它那辉煌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