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在海参加工行业中广泛应用。 昨天上午,一箱箱加工好的海参从开发区八角运出,“这样的品相,市场上都要4000元左右一斤。”烟台鸿安海参加工厂经理邵世保告诉记者。记者从国家电网烟台供电公司了解到,电能替代正在海参加工行业内迅速推广。以开发区八角为例,400多户从事海参加工的居民中,有352户海参加工厂进行了电能替代,村年用电量216万千瓦时,一般工商业用电占比50%以上。“不用烧煤了,加工时间缩短了一半多,加工出来的海参质量更好了。”邵世保说,电能替代技术加工海参已经深入民心。 “煮海参不用闻煤烟味了” 昨天上午,记者与烟台供电公司八角供电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八角村。鸿安海参加工厂内,跟以往不同的是,院子里再也看不到煤堆了。“以前是用煤煮海参,现在改用电。”邵世保说,不用闻煤烟味了,不用雇工人了,煮出来的海参质量更好了。供电所所长孙杰告诉记者,在前几年,八角村并没有如此繁荣景象,由于海参加工在过去主要是以煤能源为主,煤能源加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当地政府对利用煤能源加工许可证的审批较为严格,海参加工产量有减无增,这也让想通过海产品加工来发展当地经济的政府部门和百姓比较为难。在推动电能替代海参加工过程中,烟台供电公司联合八角海参协会对八角村海参加工厂进行新型电能加工设备推广,借鉴医药生产真空冻干技术,使其由传统的燃煤、燃木材加工模式,转变为电能加工模式,解决困扰用户的环境污染大、控温难、效率低、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电能替代缩短加工时限 “以前利用烧煤加工的传统做法海参需要20多天才能出一批成品,由于需要天然晾晒,一旦天气不好,可能一个月才能出一批,而且产量质量都低,现在用电真空冻干技术加工海参后,通过真空冻干将海参里的水分抽干,并直接速冻成型,营养不会流失,全过程仅需电为能源,7天就可加工出成品,且不受天气影响,不污染环境,大大提高了海参生产效率和质量,年产量是原来的近三倍。”八角居委会主任兼海参协会会长朱文德书记介绍说。生产技术解决了,急需解决的就是电能供应问题,烟台公司通过现场走访、勘查,科学的制定出一套电能增容和线路改造方案,累计投资280万元,为八角村新上变压器4台,增容1台,总容量2045千伏安,完全满足了八角村海参加工对电能的需求。根据海参加工用户的实际,供电公司还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便民措施提高供电服务,如海参加工用电申请后三天内完成送电,供电所每月定期上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一旦出现用电故障,不分产权,供电所一律免费提供故障排查维修,让海参加工户真正体会到用电能替代后加工海参的高效和便捷。孙杰告诉记者,目前,八角村85%的海参加工厂完成了电能替代,周边村也开始加入到电能加工海参产业中。 工业“煤改电”推广迅速 除了海参加工行业,工业“煤改电”也在快速推广中。记者从供电公司了解到,以往很多企业铸造采用“冲天炉”,用能主要是焦炭,属高耗能行业。其中,烟台开发区胜地汽车原有5个冲天炉用于铸造,供电公司积极向企业宣传电能替代政策,提供充足电力保障,持续进行冶金炉改造工作,促使企业以电冶金炉替代冲天炉。目前,胜地汽车总报装容量超9万千伏安,配电室18座,2016年用电量达4.3亿千瓦时。烟台供电公司还在全省率先推进变频岸基电源系统建设,在芝罘港湾区开展港口岸电项目,助力打造生态绿色港口。2016年4月港口岸电项目正式落地,船舶在靠港期间使用岸电电源替代发电机,能有效降低因燃烧燃油所造成的大范围的气体和噪音污染,达到船舶在港期间的“零排放”。 YMG记者 杨春娜通讯员 车怡 马学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