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去年,如东县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6.2万亩、外塘养殖5.8万亩,育苗车间6万平方米,年产南美白对虾6.8万吨,年产值35亿元,净利润14亿元。上月,中国水产流动与加工协会授予如东“中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县”称号。从中突出了优良的海产养殖技术。
技术入户,荒滩变成金滩
养殖南美白对虾,如东起步于1998年,苴镇何丫村村民黄小华在盐碱地上开挖露天池塘试养,虽然一年一批每亩只有2000多元,但那是种植庄稼收益的近10倍。此后,垦区养虾在如东沿海扩展。
2009年,黄小华采用大棚养虾,两批100张大棚获利60万元。创新增产增收的潜力巨大,如东县海洋与渔业局向全县推广。每年实施养虾新技术入户工程,组织科技示范户到塘头先学一步,养殖能手面对面传授。大棚养虾技术,很快辐射沿海8个镇,3.2万农渔民捧上了养虾的金饭碗,1000多户困难户靠养虾挖掉穷根。
烤虾网上卖得俏,如东南美白对虾协会培育两家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白对虾1.5万吨,短短5年时间,全县对虾养殖业实现了从粗放养殖到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养殖的飞跃,让昔日的荒滩变成金滩。
苗种直供到户,撑起富民一片天
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虾苗需求量大,而苗种大多数是经纪人从海南、广东、福建等地采购,“亲本”来历不明,虾苗质量参差不齐。虾苗空运到如东,不仅运输费用昂贵,而且由于苗种运输时间长,苗种成活率只有60%,影响产量和养殖户收益。
“投放二代虾苗,就会亏得血本无归。”刘福生告诉记者,养虾是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项目,一次投入每亩高达1万多元,而选购虾苗事关养殖成败,二代苗带菌,不仅成活率低,一旦发病,就会全军覆没。如东曾有不少养殖户吃了冒牌一代虾苗的亏。
一代苗种直供到户,如东县引进水产高层人才创办育苗中心。近几年,全县已经创办6家育苗中心,一代虾苗自给率达到90%。去年,落户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南通中水水产科研有限公司成功繁育南美白对虾第一代种苗40亿尾,占全县需求量的四成。
“中水水产”与南京农业大学合建博士工作站,首创微生物处理新技术,培养的活菌苗,不仅消除水体的杂质,还清除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饵料残留和排泄物,有效控制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帮助养殖户实现了健康养殖。虾苗存活率达95%,与购买南方虾苗相比,每万尾虾苗节省成本60元。
虾苗育苗场就在养殖区,一代虾苗直供到户,让全县养殖户吃上了定心丸,撑起富民产业的一片天。
经纪人架金桥,活虾跳进“菜篮子”
丰利镇环渔村村民陆修明养的活虾儿刚刚起网,就倒进城市商贩的充氧货车的水箱里,每公斤最低46元,高的80元。“我养了300多亩,赚了600多万元,全部是经纪人把价格信息发给我的,虾贩子也是他们领上塘头的,我没操一点儿心思。”陆修明说:“去年‘五一’,我的头批虾儿出手之前,南方的虾贩在网上与我联系,谈好每公斤70块钱,而经纪人告诉我每公斤可以卖到80块钱,帮我避免损失100多万元。”
“孙小建领过来的虾贩子,价钱给得高。”陆修明称道的当地经纪人孙小建,是养虾420亩的大户,7年前开始帮助养殖户外销。“我与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水产市场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养殖期间,平均每天销售虾儿80吨,每公斤只收一角钱服务费,困难户、歉收户分文不收。”孙小建在交易双方的心目中建立了信誉金桥。
对虾经纪人孙华建了一个销售组合,创办如华南美白对虾销售有限公司,拥有收虾充氧货车22辆,日均收购量35吨。目前,全县南美白对虾销售组合26家,经纪人与全国20多个省市的水产市场建立交易平台,外地收购专用车开到如东,与养殖户实行塘口交易,过了磅,养殖户就点票子。
如东县养殖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长途运输存活率高,主要取决于良好的海产养殖技术,让该海产品一年四季出现在市民的餐桌,销量位于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