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七点钟左右,浙江湖州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上杨村大圩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点的日常管理人马云卯就忙活开了,只见他划着一艘蓝色的塑料船在生物净化池内来回穿梭着,不一会儿小船上就堆放了不少水葫芦。 马云卯带着记者来到人工湿地区。这里一米多高的芦苇丛和河面上的水葫芦相映成趣,微风抚过,波光潋滟、野趣十足。 在排水口,马云卯拿出两个透明的塑料瓶。他从排水口取了一瓶水,又从旁边的污水池内取了一瓶水。两瓶水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排水口的水清澈见底、污水池内的水呈现出暗黄色。原来,污水池内的水通过排水沉淀渠道用提升泵抽入沉淀池,再经过滤吸附坝、曝气池、过滤吸附坝、生物净化池、人工湿地等等层层处理后,最终排放出的水已达到Ⅲ类水标准。 大圩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点承担了16户养殖户878亩青虾养殖塘养殖尾水的处理,其中100亩便是马云卯的,自从有了这个治理点,他就成了这里的日常管理人,维护尾水系统工作的同时,还能照看自家的养殖塘。“以前渔业养殖尾水直排,对外河污染比较大,养殖所需用水的品质也不能保证,处理后的水循环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上杨大圩片水域的整体环境,青虾的品质也变好了!”说到这里,老马忍不住笑了。 作为“青虾养殖之乡”,下渚湖街道全域内青虾养殖面积已达1.5万亩,是街道的第一大农业产业。其中85%都是小散养殖户,针对面大量广的特点,街道邀请县农业局和省淡水研究所指导,经过现场勘探,最终采取了散户连片治理的方式,因地制宜统一规划设计。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治理任务,街道按照“定编号、定片区、定人员、定时限、定方案”的五定方式实行项目化管理,挂图作战、销号推进。同时多次组织街道现场观摩交流会,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示范带动街道其他治理点的设施提升,全面打造湿地小景。目前已经完成35个尾水集中治理点建设,治理区域面积1.2万亩,超额完成了县里下达的1万亩任务。 设施建造好,发挥效用是关键。为此下渚湖街道设立了联村干部、村具体分管干部和日常管理员三级田长联动机制,利用专人专管的形式,确保治理点长效运营。记者 何丽丽 通讯员 孙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