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振民 男,1961年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生命学院院长,我国著名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主要从事扇贝遗传学与育种研究 □记者 薄克国 于新悦 通讯员 冯文波 11月23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振民教授团队的最新论文——“扇贝基因组揭示其对半附着生活方式和神经毒素耐受的分子适应机制”。 包振民教授课题组与北京诺禾致源公司、美国罗格斯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继虾夷扇贝之后完成了第二种我国主养扇贝(栉孔扇贝)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在双壳贝类环境适应性的组学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领导完成了栉孔扇贝首张高质量全基因组图谱绘制的包振民教授,是我国著名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潜心扇贝遗传育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完成多种扇贝的基因组图谱绘制,使我国成为国际扇贝基因组资源中心,为扇贝种质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70年代初,以包振民的导师、中国海洋大学贝类学家王如才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陆续攻克了扇贝半人工采苗技术、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和筏式养殖技术,扇贝养殖这一产业在我国逐渐兴起,并被誉为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接过“接力棒”,包振民和他的团队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贝类育种体系BLUP育种体系。简单说,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在育种时,可以把亲本的长度等生物形状信息输入电脑,这套体系就能依靠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迅速考察出该亲本的“族谱”。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扇贝养殖业暴发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害,一度成为制约我国扇贝养殖业发展的“大难题”。包振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致力于扇贝新品种的研发,培育高产抗病良种。 十多年的时间里,包振民率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了扇贝新品种“蓬莱红”。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柱大、抗逆性强、壳色鲜红、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一经推出,就赢得了海产养殖户的喜爱,并先后于2005年、2007年、2008年获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蓬莱红”是我国自主培育的首个扇贝新品种。后来,结合“蓬莱红”的优良性状,包振民团队又研发出了我国首个采用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的水生生物新品种——“蓬莱红2号”,产量较“蓬莱红”提高25.43%,成活率提高27.11%。 包振民团队还成功研发出了富含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等健康保健功能的“海大金贝”,并于2009年获得了国家新品种认定。 包振民团队构建了扇贝育种网络平台,育成“蓬莱红”栉孔扇贝、“海大金贝”虾夷扇贝等5个国家审定扇贝新品种,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良种化进程。他们让曾经是海珍品的扇贝,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包振民说:“这也是令我们育种人员感到欣慰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努力,给中国老百姓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