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琼玟11月30日,由广东海产学会组织的“牡蛎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评价会在广东汕头举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吴灶和、广东海洋协会研究员麦贤杰、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鲁义善、广东省海洋试验中心教授级高工张海发、饶平县海产养殖技术推广站高工陈兴强等专家出席评价会。与会专家指出,“别人的牡蛎按个卖,譬如上海、法国,汕头的牡蛎按斤卖,这不利于推广;汕头牡蛎必须走高端路线,加大推广力度,促进产业发展。”牡蛎,在北方被称为“海蛎子”、南方称为“蚝”,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誉,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原、维生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中国的牡蛎养殖产量位居世界首位,随着养殖区域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食用牡蛎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国家科技部2015年支撑计划明确把研究养殖经济贝类净化技术列入计划指南。据汕头市海洋与海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马庆涛介绍,牡蛎是汕头海区产业化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为了促进海产品健康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生态保护,汕头市海洋与海产研究所、汕头大学、汕头市华勋海产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汕头市海产技术推广中心站等5家单位共同完成“牡蛎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开展了牡蛎体内大肠杆菌和重金属Cu、Cr、Cd、Pb的净化技术研究;在镜检牡蛎清洁养殖的研究实施过程中,设计了一种“海洋双壳贝类净化及人工育肥设施”;在太平洋牡蛎清洁养殖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在室内利用大蒜素建立起快速净化养殖牡蛎体内大肠杆菌的方法,利用大型海藻建立起净化养殖牡蛎体内重金属的方法,对养殖牡蛎开展工厂化净化。净化后,每100g软体部的大肠菌群少于300个或大肠杆菌少于230个,达到欧盟在1991年发布的《双壳贝类生产和投放市场卫生条件的规定》所要求的标准;软体部中重金属Cu、Cr、Cd、Pb的含量比未处理时显著下降,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海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该项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件、发明专利3件。 评价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该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对牡蛎品质改良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积极意义,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下面请看专家观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吴灶和建议,接下来要形成一个严密严谨的养殖系统,这对于提高汕头牡蛎的品质,走向产业化有极大帮助。广东海洋协会研究员麦贤杰指出,贝类养殖过程中,附着物非常多,附着力也强,开展净化养殖十分有必要。麦贤杰谈及法国生蚝,他表示,洁净的海区是养殖生蚝的必要条件,法国的养殖海区管理非常严格,有公安部门介入,所以法国生蚝品质一流、世界闻名。“汕头牡蛎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一定要走高端路线;还要加大设施投入,譬如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槽等。”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鲁义善赞同麦贤杰关于汕头牡蛎走高端路线的建议,“别人的牡蛎按个卖,汕头的牡蛎按斤卖,这不利于推广。”鲁义善认为,养殖户最关心养殖效益问题,所以在牡蛎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产业化进程中最核心的东西。饶平县海产养殖技术推广站高工陈兴强表示,不管是哪种净化养殖技术,一定要避免二次污染,确保吊养池水源干净,无有害微生物、无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