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沙虫是个技术活,动作一定要利索,不然泥洞越冲越深,就挖不到了。”正值清晨,在海南儋州光村镇的沙虫养殖基地里,养殖工人正在水塘中用水枪冲洗泥沙,捕捉沙虫。而在几年前,陆地高位池塘养殖沙虫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近年来,儋州市政府按照“一镇一品”规划,投入资金,不仅突破了陆基养殖沙虫的技术瓶颈,还将光村沙虫列为当地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今年8月,儋州市政府与海南光村湾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儋州光村滨海沙虫主题公园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未来这里将建成国内首个沙虫主题文化园区和沙虫文旅创意基地。 五年技术摸索 实现水塘育虫 沙虫是方格星虫的俗称,长筒外形,表皮束状交错排列形成方格子花纹,营养价值丰富,有“海洋虫草”美称。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正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儋州光村镇拥有约25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有2万多亩可采挖沙虫的海滩。 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渔民只能在潮退之际抢时机挖寻。同时,沙虫对生长环境十分敏感,一旦水质被污染就会大批死亡或迁移。苛刻的捕捞和培育条件,令野生沙虫数量十分有限,制约了当地沙虫产业规模化发展。 “好多专家都说在陆地上不适合人工养殖沙虫。”2011年,海南光村湾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博文开始在海南岛环岛研究沙虫分布和习性,并多次前往广东、广西以及越南等地考察。从类别筛选到饵料投放,从水质监测到光照控制,王博文和儋州市农委的技术专家探讨技术细节,反复试验,相关投入达上千万元,最终实现了沙虫人工化养殖。 “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王博文讲道,有一回试验时沙虫长得挺好,谁知道沙虫吃了人工饵料后全部死掉了。“后来我开始通过人工模拟沙滩环境,降解有机物,解决了沙虫饵料投放难题。”如今,王博文原先的虾塘已全部改建用于沙虫养殖,由天然有机物转化而来的沙虫饵料令沙虫成为有机食品。去年,养殖基地的沙虫产品已有5万斤,今年预计能超过20万斤。 品质打开销路 助农脱贫致富 “我们人工养殖的沙虫不投料、不用药,品质有保证。”好品质打开了市场,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王博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沙虫高低位养殖池分别年产1000斤/亩和300斤/亩,按照每斤60元的市场价计算,扣除种苗和人工成本,高低位养殖池的年利润能达到每亩5万元和1.3万元。 “产业大了,也不能忘了回报家乡。”2015年,王博文在老家屯积村开办海南光村湾沙虫产业化养殖示范基地,并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 “之前每年总收入大概只有三四千,家里日常开销根本不够用。”62岁的光村镇屯积村村民王德刚和妻子如今在沙虫养殖基地打工,月收入约2000元。“现在生活上完全自给自足了,已经脱贫啦!”王德刚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介绍,仅在屯积村像王德刚这样脱贫的贫困户就有39户。除了转移劳动力致富,村民还能入股分红。据光村镇组织委员薛茂畅介绍,今年光村镇投入超过160万元的扶贫产业基金,当地91户贫困户成为沙虫养殖基地股东,按照目前经营状况,年底有望获得75万元“红包”。 下一步,王博文计划利用光村湾的海洋牧场,指导周边贫困户在海滩涂养殖沙虫,利用2年时间使光村湾沙虫年产量达250万斤,年产值超过1.5亿元。 开建主题公园 实现产业联动 在光村镇,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如今滩涂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技术日渐成熟,如何依托沙虫养殖助推多产业发展已成为儋州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环节之一。 小小沙虫,做出大文章。除了建设食品厂实现深加工,沙虫养殖还能向第三产业延伸,让游客到养殖基地和沙滩现场体验沙虫采捕、观摩加工。今年8月,儋州市政府合作共建光村沙虫主题公园签约仪式举行,主题公园定址在光村镇屯积村,未来将被打造成集沙虫产业化生产、捕捞体验、科普观光、美食养生、亲子游乐、滨海休闲和古村度假为一体的中国首个沙虫主题文化园区、沙虫文旅创意基地。 儋州市委书记张耕表示,光村沙虫养殖基地作为儋州现代农业核心基地启动项目,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带富能力强。将沙虫基地建设成为光村沙虫主题公园,是贯彻实施生态、健康、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为海产品调结构、转方式,引导传统海产品向现代化方式转变,为农民开辟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为推广包括沙虫等在内的农产品品牌,儋州市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帮助本地农产品企业进行媒体推广宣介。在今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期间,儋州市组织本地农产品企业组团参加,展会期间共计签订销售协议订单近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