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曹磊、毛丽君、熊芳雨1月14日报道:1月6日,巴拿马籍油船“桑吉”号与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号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14日中午,经过8天燃烧的“桑吉”轮突发爆燃,全船整体覆没。目前,船舶溢出的油仍在沉没海域燃烧。 据上海海事局公布的信息,“桑吉”轮载有大约13.6万吨凝析油,经过8天的燃烧还残存多少油量、是否会对东海海洋生态造成影响?东方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尽管专家表示影响的大小和相关部门最终估测直接相关,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情况尚在可控范围内。 梭子蟹等已过规模性捕捞季,对上海市民餐桌影响暂可控 全国海产冻品联盟(上海)秘书长王德才从业12年,此次“东海撞船事故”发生后一直关注进展。虽然目前尚不知道“桑吉”轮爆燃后剩余的凝析油量油多大,但从目前媒体报道的信息看,油渍溢出面积不大,加上相关部门的救援力量一直在控制油污的扩散范围,“感觉总体情况可控。”王德才说。 针对上海市场上的海产品是否会直接受影响的话题,王德才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据他介绍,目前上海每年的海鲜消耗量在90多万吨,受电商发达的影响,上海市民餐桌上的海鲜,很大部分来自各个国家,东海渔业资源、海产在上海市场的占比并不算大。 “老百姓餐桌上的东海海产,主要有东海带鱼、小黄鱼、墨鱼、鲳鱼,这些主要来自80米以下海域,另外还有梭子蟹、野生条虾,这类浅水层生物海产会有一定影响,但是,这类海产的正常捕捞季节是每年的8月至12月,目前规模性捕捞基本已经结束了。” 王德才表示,目前市民餐桌上的东海海产以鱼类为主,而从鱼类对水质非常敏感,闻到异味会主动游离污染区域。“退一步说,即便有在受污染海域捕捞上来的鱼,市民在购买时应该能闻到异味。” “但最终会有多大的影响,还是要等剩余油量、污染情况的估测结果出来才能确定。”王德才说。 油污或影响海洋食物链,影响东海口海洋生态环境 虽然影响程度暂无法确定,但溢出的凝析油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油膜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震宇教授认为,油膜的形成会影响水气交换和阳光穿透效率,造成海洋局部缺氧和光能缺乏。“这会严重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存,从而从源头上影响海洋食物链,影响东海口本就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 据杜震宇介绍,凝析油属于轻质油,挥发很快,但“快”只是相对于原油而言。他说,因油轮最开始是满载状态,油量很大,因此它在海面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具体持续多久,扩散范围多大,要看凝析油的体量。 同时,正是因为凝析油的挥发性大,会对局部大气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有降雨,污染物又会随着降雨再次回到地面。” 除了会破坏东海海洋生态环境,是否会影响食品安全?对于这个问题,杜震宇认为,大范围的凝析油扩散,确实会通过各种途径渗入到水生动物中,这样的潜在风险是存在的。“虽然爆燃很剧烈,但之后如果能在一个可控范围,对海产品影响就不会很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知道,凝析油还剩多少,来判断对海洋的影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