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投放鱼苗,也不用投放饵料,只要靠人工鱼礁就可以诱集到鱼类等海洋生物。”日前,当记者跟随国家海洋局组织的“海疆万里行”采访团来到山东省日照市时,便被这种新颖的养鱼方式吸引了。
人工鱼礁是啥?比起传统养殖方式,它又好在哪?对此,与大海打交道已近30年的日照兴渔渔业公司总经理孙先利最有发言权。从下海捕捞,到浅海浮筏养殖,再到人工鱼礁养殖,他统统实践过。
早些年,捕捞过度让城市近海的渔业资源濒临枯竭,那时候,孙先利和同伴们出海已难有收获,于是大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没多久,孙先利便依靠之前出海打鱼积累的资金,做起了浅海浮筏养殖。然而,生计并没有因此好转,反而因为养殖密度的增加及临近地市港口施工的影响,2011年,孙先利的1600亩养殖海域收入锐减,到了2012年,贻贝基本绝产。
面对渔业资源的枯竭和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也让拥有6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日照市开始探索。2009年起,日照着手在太公岛等海域人工投放鱼礁。
“人工鱼礁就是人为在海中设置构造物,不仅是石头,水泥构件、破旧船只等都可以用作人工鱼礁。”孙先利告诉记者,“这些人工鱼礁沉入海底一段时间后,周围便长满了海藻,可作为鱼类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最佳场所。”
2012年,在政府引导下孙先利投资1550多万元,加上政府补贴的450多万,在1300亩海域投放了12堆人工鱼礁,每堆礁体包括方型构件、水泥管、石头,约占1公顷。
“之前同行的实践让我心里有了底。再加上投放人工鱼礁两年,看到这片海域鱼虾蟹、海参、鲍鱼明显已经多了起来,我更有信心了。”孙先利说,目前虽然人工鱼礁的投入尚未回本,但他并不担心,“再过两三年陆续上市,一年收入1000万到2000万元不是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渔民同孙先利一样转向人工鱼礁养殖。目前,日照市已建成人工鱼礁6处,仅太公岛人工鱼礁项目,便达到海区使用面积98公顷,投放构建礁体10万立方米。“海洋资源开发必须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则,我们要懂得如何利用海洋,更要懂得如何保护海洋。”日照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朱景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