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收成。日前获悉,2017年,灌南县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3.74万吨,画出一条优美的“十三连增”攀升曲线。 “过去就算是风调雨顺,一年一亩地顶多能赚1000多元钱,而去年秋收我这一亩地的纯利润就有4000—5000元,收入是原来单种水稻的4倍。最近正忙着做冬季维护,争取今年再来个大丰收。”新安镇郝圩村村民蒋德华站在稻田外新挖的“回型”沟内开心地说。 据了解,一亩地的收益能有如此增幅,得益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目前,我县正在全县推广这种新的稻田养殖方法,已建成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万余亩,其中新建面积1.8万亩,以科技实现创富,为农民实现创收。 “由于虾蟹也养在田里,水稻可以不施一点化肥,不打一滴农药,生长出来的有机稻米更加绿色、天然。”据蒋德华介绍,去年单虾蟹的产值就有近100万元,再加上种植的水稻是县农委推广的“连梗15号”、“南梗9108”,产量和质量都很好,米粒饱满,做饭香甜,刚收就供不应求,有不少单位和酒店来订货,别的米1公斤4—6元,他的米每公斤可卖到12元以上,给他带来了70多万元的利润。第一年尝试就有这么多收入,蒋德华非常满意。 灌南县是国家级无公害粳米标准化示范区。近年来,县在抓好水稻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目前,全县优质稻米品种覆盖率95%以上,其中一二级优质稻米品种种植面积20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0%;实施标准化栽培面积4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中绿色、有机栽培面积8万亩,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5%;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万亩,其中一级稻米种植占比70%以上,稻米产品基本达到有机标准。2017年,我县重点打造了上马台、百事利和新集3个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其中新集镇还被列为全省稻渔生态小镇。稻米的品质上去了,加工环节也得“跟上”。灌南县通过对主要稻米加工购销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使其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现拥有百草园米厂、大源米厂、八方米厂等10余家从事大米生产、加工、仓储、贸易的龙头企业,具备先进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和粮食仓储设备,拥有企业注册商标和品牌,每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均在15000吨以上,产品畅销浙江、广东、深圳、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同时,灌南县还不断加大优质稻米品牌创建力度。2017年,全县稻米新增“三品”品牌38个,其中绿色品牌15个,无公害品牌23个。“宝多嘉”大米荣获第九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畅销产品奖,“柴米河”大米荣获“江苏好大米”金奖,“二郎故里”大米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王千 吴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