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蒋亦丰 ·2018新春走基层新作为新变化 春节将至,淡水鱼销售进入旺季。这些天,到浙江湖州湖旺海产种业有限公司来咨询鱼苗的养殖户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湖北、安徽等省的外地客户。 记者来到该公司的养殖基地,看到几个温室大棚。公司负责人费志平介绍说,这些育种室主要用于培育鲈鱼和黄颡鱼的新品种。“湖州是中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过去以四大家鱼为主。但近些年市场竞争激烈,养殖户不大好赚钱了,迫切需要转型。”费志平说。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采克俊提出了建议,现在鲈鱼和黄颡鱼在本地种质资源退化,可以考虑引进新品种,带动当地养殖户开拓新产品。 费志平接受了采克俊的建议和技术指导,第一批鲈鱼新品种“优鲈1号”,共8400斤,很快引进到养殖基地。眼瞅着要来个开门红,可鱼儿迟迟不产卵,把费志平急坏了。采克俊实地考察后,建议把每亩放养数从800斤减到300斤。这招果然灵验,第二天鱼就开始产卵。“多亏了采克俊博士,那段时间他三天两头往我这边跑,帮我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费志平说。 采克俊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团队给费志平定制的几项新技术。为了填补鲈鱼的市场空窗期,他们利用“早繁”技术,成功让鱼苗提前一个月上市。为了更加适应浙江本地环境,他们利用当地水库(海产品库)挑选鲈鱼种鱼进行选育,新品种将在不久后全面上市。此外,他们还规模化繁育了黄颡鱼新品种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 前前后后,公司投入了近千万元。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公司实现总营销额4000多万元。拿到新品种的养殖户也尝到了甜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养殖利润非常丰厚。 “海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种,所以我们专业的着力点就在帮助养殖户选好养好海产品,赚到有科技含量的钱。”湖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浙江淡水养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叶金云说。 记者从湖州师范学院了解到,不久前,学院与湖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三方合作共建“湖州水生生物养护与开发创新中心”和“南太湖水生生物生态与环境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浙江目前唯一的针对淡水养殖的本科海产养殖专业,目前已经开发出“优质罗氏沼虾种苗”“养殖排放污水控制和净化技术”“青鱼营养饲料”等自主知识产权,把专业建在了地方特色经济的产业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