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是对华建交最早的西方国家之一,今年是中国与挪威建交第64年。但2010年,中挪关系突然出现严重倒退。直到2016年12月,中挪两国政府共同发表关于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声明,两国关系才终于恢复正常化。过去的一年多,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全面恢复,各层级团组互访频繁,经贸合作势头强劲,中挪关系重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中挪关系未来走向对挪威驻华大使裴凯儒(Geir O. Pedersen)进行了专访。2018年,挪中关系会出现哪些新的动向?- 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将进一步增长 -挪威海产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挪威向中国出口了1.1万吨三文鱼,一度占据了中国92%的三文鱼市场。但是过去几年由于政治问题,中挪贸易关系进入冷冻期,2016年,挪威在中国三文鱼市场的份额降至5%。这一局面直到2017年才出现转机。当年5月,中挪签署了相关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的议定书,双方同意恢复向中国出口三文鱼。“在2017年年底,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已明显地出现增长。”不过,裴凯儒也指出,协议生效的时间比挪方预期的要晚。目前,挪威仍有三个郡由于曾经爆发三文鱼贫血症(ISA)和胰腺疾病(PD)被禁止向中国出售三文鱼。“我们已经邀请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今年3月到挪威考察。我们希望,在考察结束后,中方可以解除禁令。这将进一步增加挪威三文鱼对中国的出口。”不过,裴凯儒也非常坦率地表示,尽管希望增加对华三文鱼出口,却不会期望重新拿下中国市场超过90%的份额。“挪威三文鱼业近年来增长迅速,拓展了很多新的市场,对欧盟和美国出售了大量三文鱼。但如果能在中国市场有强劲的增长当然非常好。” 作为全球的第二大海产出口国,2016年,挪威出产了全球55%的养殖三文鱼。过去几年,智利、丹麦、英国(大西洋鲑),日本、俄罗斯、美国(太平洋鲑)开始快速瓜分挪威三文鱼在中国的市场。尽管三文鱼对华出口受到影响,但裴凯儒指出,总体而言,挪威对华海产品出口在最近几年一直稳步增长,各种鱼类产品纷纷进入中国,包括冷冻鱼。2017年,挪威海产品对华出口额创下纪录。挪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挪威对华出口量增长26.4%,出口额增长25.1%。- 新一轮中挪自贸协定谈判将于5月举行 -2017年8月,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第九轮谈判在北京举行。双方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环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政府采购和法律等相关议题展开磋商。这是中挪关系正常化后举行的首轮谈判。中挪自贸协定谈判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但在2010年中挪关系急遽堕入冰点后,中方叫停了这一谈判。“在最近一轮的谈判中,我们回顾了2010年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了近年来双方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各自的立场,并表示要加快推进谈判的进展。”裴凯儒透露,下一轮谈判将于今年5月在奥斯陆举行,挪方对此充满信心。“中国是挪威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签订FTA不仅有助于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而且向全球发出了两国支持自由贸易的明确信号。” “我们的贸易关系已经在海洋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是挪威船只停靠最多的国家,也是为挪威企业生产最多船只的国家。挪威海洋企业在中国市场有很重要的存在,特别是在上海。”他进一步指出,中挪经济互补性强,在很多其他的领域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比如,随着中国向发展绿色经济而努力,中挪在新能源、绿色交通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方面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同时,旅游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中国是我们在服务业方面增长最快的市场。”此外,两国在很多新兴领域也面临新的合作机遇。“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的市场之一。无论是挪威还是在中国,都日益迫切地需要智能医疗解决方案。挪威企业把中国视为在这一领域有趣的合作伙伴。”裴凯儒还补充道,“中国商业领域非常具有创新活力,而且不断融入互联网内容。这给挪威的创新和科技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们已经在上海建立了挪威和北欧创新加速器项目。这个项目正在扩展到中国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