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水温度的回升,海水中各种病菌活动频繁,而经过越冬的参苗体质相对较弱,很容易染上病菌,加上池塘内大量青苔开始繁殖,若不及时处理腐烂后会严重影响海参的生存生长。为确保海参池塘养殖的健康发展,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近日乳山海渔局技术人员针对春季海参养殖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下乡技术指导,检测水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是在海参出爬前应投放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建议使用二氧化氯或者聚维酮碘,待药效完全消失后,再投放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底质。二是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容易导致水体分层,池水不能上下对流,应于每天中午时开机增氧,开启时间30~60分钟左右。不具备增氧设施的池塘,应每15~20天施用1次增氧剂、底质改良剂,以期改善池底生态环境,防止底层水缺氧。三是进行适量换水,并逐步降低池水水位,应采取温和的换水方式,切忌大排大灌,进水时需监测海水的各种理化指标(水温、盐度等),换水应少量多次进行,每次换水以不超过总水体的10~15%为宜。然后逐渐将日换水量升至20%左右。进水时应选择在睛天的中午或午后进行。水温达到10℃以上后,池水深度保持在0.7~1.0米。到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将水位逐渐提高到1.0~1.3米。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如果有“倒春寒”天气发生,要提升池塘水位,保持水温稳定。四是选择生产线经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生产的杀青苔药品,合理控制用药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五是经常巡池、必要时派潜水员深入池底检查刺参的活动状态。对已经开始出现肿嘴的海参,视发病情况分别对待,发病较轻的进行药浴,然后放回水质较好的池中,发病严重的则要及时捞出,以免海参腐烂后污染水质,最后对健康的海参进行一次药物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