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世琪 通讯员 魏衍方走近桐乡市洲泉镇洲泉镇湘溪海产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张建国的鱼塘,最显眼的就是由水泥浇筑而成的三条养殖水槽。这是去年张建国为鱼塘增设的3条长27米、宽5米的“跑道”,于上个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近6万尾鱼苗已顺利投放。 “这三条‘跑道’是为鱼建的。”张建国说。那么,如何让鱼跑起来?原来,在“跑道”一侧装有“推水增氧”装置,推动鱼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鱼群在“跑道”中不断摆尾游泳,就像是在“跑步健身”。 别小看了这三条“跑道”,这可是发展绿色海产养殖的新法宝。“推水增氧不仅能让塘水动起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还可以顺着循环水流进入‘跑道’另一侧的集污装置。”张建国边走边介绍起这些“新装备”,通过这个集污装置,大部分鱼类排泄物和饵料等都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用来浇灌周围的农田,剩下的则由鱼塘底部收集利用,整个过程做到尾水零水体外排。 养殖新模式不仅环保,还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跑道养鱼’是一种生态化养殖新模式,可以做到养殖增产又净化水质,在‘跑道’里跑大的鱼会更加美味,鱼的品质高了,价钱自然也就更高。”据市农经局海产工作站站长韩新荣介绍,“跑道养鱼”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与其它模式相比,经济价值更高。张建国也算了一笔经济账,“现在一条跑道能投两万尾鱼苗,是一种高密度的养鱼新模式,亩产比普通的多1000斤!预计养殖产量可达6万斤以上,到今年10月底的收入应该不错。” 据悉,目前桐乡全市已有13条“养殖跑道”正在建设,分别位于洲泉镇、大麻镇,预计年底实现全部投产。“跑道养鱼”模式也已经纳入桐乡农业建设类项目,对养殖主体予以不同标准的补助,下一步,将进一步探索该模式的经济价值,为农户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