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来,今年52岁,是杨家泊村农民,干过养鱼,搞过育苗,他经营的盛淼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直以孵化各种鱼苗虾苗为主。但由于北方气候变化异常,虾苗的孵化销售时间相对集中,于是,他就想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道路——养殖海蜇。
有了这个想法,李孟来就跑到了辽宁一家孵化公司,一下子就进了五亿粒红蜇卵。他拿出自己承包的两千多亩水面,投放了几千万尾海蜇苗进去。看着海蜇苗在水中不住地上下嬉戏,他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要改变传统的依靠大海捕捞海蜇的方法,闯出一条人工繁育海蜇的新路子。
上百万元的投资,关系到今年事业的发展和收成。从早到晚,李孟来牵挂着这些幼小的海蜇苗。早晨,他跑到水边,用捞拎一次次捞起,细心观察小苗的适应情况;中午,察看进食情况;而到了晚上,还要看水质变化、温差的影响。即使到夜间,他也要起来几次巡察,从不间断。从四月份米粒大小时投苗,到可以看到巴掌大的海蜇在水中游来游去,他竟掉好几斤肉。员工们说:海蜇长大了,李孟来却瘦了。
养海蜇关键在水质,李孟来说:“主要是水质,把这个海水引进工厂化和老百姓的坑塘里,最好,老百姓肯定有个大的丰收。”
在杨家泊镇,有浩瀚的水面,特别是千亩连片养殖,特别适宜海蜇的生长。李孟来是个凡事爱动脑筋的人,他一边养殖,一边认真总结经验,摸索养殖海蜇的新途径。他说:“水质观察这块,水肥了,不用喂料,它吃水里的微生物;水瘦了,它可以扬点轮虫。第二点把水质观察好,盐度,我养的海蜇是千分之十五,盐度不能超过25度,越盐度咸了海蜇不爱长,就跟虾一样,水淡一点海蜇长得也快。”
每天清晨时分,是海蜇活动的时间。它们在水中拖着粉红色的硕大的盖子,摇曳着身姿悠闲自在,到处觅食。李孟来介绍说,红蜇生长速度很快,现在每个都到二到四斤了,进入五六月份,超过五斤的蜇,一天就可以长二三两。到六月底就可以捕捞了。他计划将六千亩全撒上蜇苗,并搞两季养殖,带动养殖户致富。
海蜇养殖成功的经验,填补了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养殖海蜇的一个空白。现在,海蜇还没有出,订户就纷至沓来,合同订得都不敢再订了。这时李孟来又有了新的想法和计划。杨家泊镇水产品聚集,不仅育苗,还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