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日前出台。《规划》指出,我市将以丘陵山区、平原河网、滨海池塘、浅海滩涂四个梯级联动的总体开发思路来推动养殖产业的提档升级。至2030年,全市养殖产量将稳定在5.50万吨左右,实现养殖总产值12亿元以上。 “十二·五”以来,我市以特色渔业精品园建设为重点,通过构建并优化底播养殖、低坝高网养殖、池塘生态养殖等养殖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养殖品种为主向以名特优新多品种养殖为主的转变,形成了以文蛤、彩虹明樱蛤、凡纳滨对虾等为主养对象的优势特色产业,至2016年底,全市海淡水养殖总产量3.39万吨,养殖总产值达到113206万元。但产业要素配置不充分、不平衡造成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为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重点,以打造杭州湾南岸示范性海产养殖基地为统领,科学编制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本次规划四至范围为东经121°02’至121°42’,北纬30°02’至30°24’,不包括宁波杭州湾新区部分。全市养殖区规划面积为25342.40公顷,禁止养殖区规划面积4723.51公顷;限制养殖区规划面积16.16公顷。《规划》明确了养殖水域开发总体思路,科学划定了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制定了管控措施,切实保障海产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按照《规划》,禁止养殖区内的海产养殖,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海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业主经济损失的应依法依规给予补偿和妥善安置。养殖业主和从业人员应执证上岗,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海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和渔业水环境监测工作。 《规划》指明了今后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和保护的重点。海水养殖重点开发区域为四灶浦至慈镇交界处的湾区养旅产业深融圈,将通过湿地休闲体验园和土著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园建设打造形成浅海滩涂综合产业带,通过以生态种养结合型产业示范园、集约化高效型工厂化养殖示范园和种子种苗研发园建设打造形成现代滨海生态高效养殖产业带;淡水养殖重点开发区域为沿四明山余脉山塘水库(海产品库),将建设以龙山、掌起、观海卫、桥头、匡堰、横河和围垦区等6镇1区为核心的增殖保水景观产业示范园,打造沿山保水渔业产业带和洁水增殖渔业产业带;海水重点保护区为箭鳗、彩虹明樱蛤等土著种质资源保护园区临近水域,以及慈溪市管辖的港口与航道临近水域;淡水重点保护区为梅湖、邵岙湖、上林湖等11个重点饮用水源地及其行洪区,以及镇龙浦、淡水泓、淞浦等22条骨干排涝河道。 按照规划,至2030年,全市规划养殖水域滩涂面积(含限养区)稳定在2550.56公顷左右,其中限养区16.16公顷,养殖区25342.40公顷,养殖产量稳定在5.50万吨左右,实现养殖总产值12亿元以上,将打造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湾区型海产养殖基地新样板。具体按照丘陵山区、平原河网、滨海池塘、浅海滩涂梯级联动的规划思路来推进:丘陵山区,依托四明山余脉丰富的土著生物资源和山塘水库(海产品库)资源,通过增殖保水景观产业示范园建设打造沿山保水渔业产业带,有选择地限量开展节地、节水、节能、高效型生态养殖;平原河网,以景观化提升、休闲化改造和产业深融为抓手,强化农、渔、旅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河网洁水型增殖渔业;滨海池塘,围绕宁波市主导养殖品种、土著特色品种和名优特新品种,创新生产方式、优化品种结构,引入智慧养殖、休闲渔业和海派风情等现代产业元素,打造以绿色、高值产出为特征的现代滨海生态高效养殖产业带;浅海滩涂,以切实降低浅海水域富营养化水平,美化湾区景观,建设养旅深融、人海和谐、品位高尚的浅海滩涂综合产业带为抓手,着力建设湿地休闲体验园和彩虹明樱蛤、箭鳗等土著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