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一大早,黄梅县杨柳湖种养大户胡爱国就在虾稻田里带着村民捕捞虾子,忙得不亦乐乎。胡爱国自从改变了一年一季稻的传统种植模式,在承包的200亩稻田里采用“虾稻共作”模式后,收入大幅增长,每年增收40余万元。 黄梅县是全省海产大县和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全县总水域面积36万亩,适宜发展稻田种养的低湖田40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县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 水稻不减产 5月30日,位于黄梅县濯港镇杨柳湖的湖北红马生态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经理王国英正组织社员投喂人工饵料。 “我们这里是低湖田,水稻一年只能产一季,常年产量就是800余斤。为了增加收入,我们2013年开始搞虾稻连作,每亩最高产虾达90公斤,每亩可创收3000余元。”谈到稻虾连作,王国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国英告诉笔者,养好虾的关键是先种好水稻,不能像以前那样撒化肥、喷农药,必须少用或者不用农药化肥。这样的水质才能保证小龙虾养殖。同时,龙虾吃掉田里的虫子,保护水稻成长,它们的分泌物成为水稻生长的肥料,现在每亩水稻产量高达500余公斤,还省去了每亩50公斤化肥、150元农药的成本。 为鼓励农民积极开展高产高效、节能节地、生态环保的稻田新型种养模式,黄梅县先后出台了土地流转、信贷、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并将稻田综合种养工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绩效考核范畴,鼓励乡镇和部门一起支持壮大稻田综合种养规模。该县对各部门的省级现代渔业、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和新农村建设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科学整合,扶持引导企业和农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该县已开发“虾稻鱼共作”面积24.6万亩,每亩对比单一种粮增加纯收入2000余元。 鱼虾“钱”景广 连日来,黄梅县濯港镇陶河村稻虾稻鱼种养基地一派繁忙,投食、下网、捕捞、分捡、装车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批批活蹦乱跳的白鲢、花鲢鱼苗被装车送往全国各地。 “自推行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后,效益却有明显差别。”濯港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张建柱介绍,该基地今年能上市白鲢、花鲢40余万公斤,年产值可达200余万元。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虾鱼共生。稻虾鱼轮作等新型种养模式,提高稻田的单位产出效益,以达到稳定水稻播种面积、提升农民种稻积极性和稳定粮食生产的目的。 运用稻田种养模式后所产生的效益大大提高。每亩可产出90公斤的小龙虾,小龙虾的市场销售价是每公斤30元,在刚刚上市季节的价格更高,有时候甚至能达到每公斤120元的价格。不仅虾能增加收益,每亩田的虾苗也能够收益500元,养鱼还能起到净化水池的作用。稻虾鱼连作的方式每亩总收益能达到2500元到3000元。 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既产生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又提高了套种套养的产品质量。由于该县鱼虾产品质量高,每到旺季,订单供不应求,产品远销河南、上海、浙江、深圳等地。2017年鱼虾产品为农民增收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