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退出的太湖围网养殖改造完成后的标准化池塘综合整治太湖围网养殖,标准化改造池塘,园区化生产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要求和太湖水污染防治升级,苏州积极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综合整治拆除围网 积极引导转产转业“太湖围网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初主要是为了发展沿湖经济,促进渔民增收致富。”江苏省太湖渔管办调研员吴林坤介绍,本世纪初达到顶峰,最高时,养殖面积达20余万亩,养殖户达4000余户。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后,按照相关要求,实施了综合整治压缩,目前太湖共有围网养殖面积约4.5万亩,养殖户约3000户,年产量2700吨左右,主要品种为大闸蟹。为了进一步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和江苏对太湖水污染防治等决策部署,今年4月13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了《关于太湖围网拆除的通告》,太湖围网拆除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拆围网,涉及到3000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如何统筹兼顾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成了一道不得不去面对的难题。为此,经过前期调研,今年5月25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出台《关于太湖围网拆除补偿方案的公告》。据了解,太湖围网拆除的补偿和保障分为两部分:一是补偿费,包括国有水域占用补偿费、提前终止养殖补偿费和设备设施补偿费;二是转产转业保障,包括转产转业补贴、劳动技能培训和纳入社保体系。“根据测算一户养殖面积为15亩的养殖户至少能得到47万元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还将组织免费的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妥善安置好渔民的后续生活,解决渔民的出路问题。”吴林坤说。投资24亿标准化改造池塘 实行园区化生产苏州市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内,已改造完成的标准化池塘呈长方形,整齐排列。“以前,这边是一些碎片化池塘,个人小规模养殖模式,有些才几亩。”苏州市相城区海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周静华介绍,进行标准化改造后,通过引进专业化的产业公司,同时与海产科研机构合作,按照园区发展要求专业化养殖,形成“产、学、研”合作模式,综合效益显著。周静华说,标准化池塘根据养殖产量和品种的不同,配有8%-20%的尾水净化区,不仅养殖污染得到了控制,而且海产品的收益有所提高。目前,每亩投放800只蟹苗,大约可以回捕600只的成蟹,每亩的产值估算在三万元,比平常的亩产要高出不少。据了解,苏州池塘养殖面积达45.52万亩,现有标准化养殖池塘10.36万亩。2017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苏州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意见》。意见指出,2017年开始到2020年,苏州市计划投资24亿元,对全市16.11万亩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其中,2019年底前,太湖沿岸三公里内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6.84万亩;到2020年,16.11万亩养殖池塘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