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条崎岖的乡村公路,经过30多分钟的颠簸,笔者一行终于到了双凤镇塘湾村的甲鱼养殖基地。一位干瘦而干练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他就是双凤镇塘湾村的养殖大户罗贵云,今年50出头,说起他30多年的人生经历,那可不一般。 从挖煤炭到跑农客 那一年他才19岁,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看到家乡贫穷落后,他再也呆不住了,总想出去闯一番事业,但自己只有一个小学文化,技术活干不来,这么办?听人说三汇华蓥山煤矿大量需要煤炭工人,不需要技术,工资又高,于是他收拾行囊跨入了煤炭工人的行列,这一干就是18年。 “我那时想,一个人没得技术不要紧,只要肯干,同样可以改变命运。这18年中,我一边干,一边想,我不可能在煤炭窑子干一辈子,我先是卖苦力——挖煤,然后逐渐开始做煤炭生意,到了2002年我终于有了一笔自己的积蓄,便毅然离开了煤炭行业回到老家。”说起当年的经历,罗贵云打开了话匣子,“当年我们塘湾村在整个双凤镇算落后的村社,群众赶集需要40-50分钟的路程,村上有一条毛坯公路,但没有车。我当时转念一想,何不用这些年赚的钱买两辆农用客车,既方便了群众,又可以养家糊口。” 罗贵云说干就干,当即买了两辆农客,自己开一辆,另一辆请了一名司机开。 “要说罗贵云这个人还是个好人,当年开农客从村上到街道5公里多,车费只有三四元一个人,但他每场都能坚持早出晚归,平时也是谁喊谁到,特别是有哪个村民半夜生病、产妇半夜临产,只要一个电话,他就立马赶到。最让人敬佩的是,路上遇到行动不便的,或是贫穷人家,他主动把人捎走,也从不收费。”塘湾村的村支部书记陶思诚告诉笔者。 “现在路好了,村里的农用客车也多了,但我的两辆农客还照常在运转。不过儿子大了,我们父子俩可以一人开一辆了!”罗贵云笑着说。 从开农客到苗圃种植 “2009年,塘湾村的路好了,农客也多了,生意要大家做嘛!”罗贵云说,“把农客生意让一些给其他村民,我还可以做其他的。做什么又赚钱,又能带动当地的经济,我当时想:现在出去打工的人多,村里的土地大多撂荒了,如果我能把它们流转过来搞点种植岂不又是一条新的致富路。” 罗贵云这个人可谓是实干家。当年就把附近两个社的土地1000多亩全部流转了过来,开始了他的苗圃种植生涯。 “说起种植苗圃,可以说赚了不少钱,但也辛了不少苦!”罗贵云说,“1000多亩地,从育苗到种植、管户,那些年我是起早贪黑,尽逗家人埋怨。我还长期要请50多名工人,就每年的工资和土地流转费都要花30多万。不过前几年苗圃市场景气,我也赚了不少钱。村民们也没少得实惠。” “罗贵云确实为我们村做了大好事。你看,我们家老两口,有5亩多地,要说今年我们都60多岁,这5亩多地,我们两口子早就没得能力种的了。”塘湾11社的村民张应菊告诉笔者,“前几年,我们全部流转给罗贵云,然后我们两口长期在他们的苗圃打工,每年收入10000多元,这比我们种地强好多倍哦!想我们这种既租地给他,又长期在他家打工的都有30多户。忙时,50-60人在他家打工,可以说,我们两个社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得到了他给的实惠。” “说实话,一个人富了很多时候逗人嫉妒,我想让大家都在自己的家门口多找点钱,乡里乡亲的才和谐!”罗贵云高兴的说。 养生态甲鱼带领整村人致富 如今,罗贵云在塘湾村已流转土地2000多亩,他除了种植苗圃,还种了川百合,甲鱼养殖便成了他的主要产业。 “说起养甲鱼,那也是一次偶然,2012年我在成都一家苗圃公司购买种苗,看到当地有人养生态甲鱼,于是我就想,我们塘湾村的环境这么好,我何不来试一试。”罗贵云说,“当时我就去向当地养甲鱼的人打听,他们说愿意为我提供种鱼和技术。回到家,我立即再流转了几百亩土地,整起了生态甲鱼养殖基地。要说这养甲鱼也没想象的那么容易,首先是投入,这三年时间我建基地、买种鱼,花了600—700万。然后,重要的是技术,为了把甲鱼养成功,我一边电话给人讨经验,一边在书上自学,每天天不亮,甚至通宵观察甲鱼的生长习性!” “其实,老罗这些年真的很辛苦,每年4—8月在甲鱼的产卵期,天不亮就要起来掏蛋,至少2个小时,每天要给甲鱼喂养300-400斤的鱼、肉,小甲鱼还要喂蒸蛋!”村主任秦志平说,“不过先在好了,目前,他塘中的甲鱼有70000多只,能上市的都有30000多只了,这一年下来收入不得了。” “要说收入,那是肯定,也算这些年的辛苦和投入没白费,”罗贵云说,“目前,我的仿生态甲鱼一只在市场上可以买到800—1000元一只,主要销售到合川本地的一些餐厅、酒楼、超市,下一步我准备向周边的区县和主城销售,也准备向医药市场进军。今年4月,我的甲鱼注册了商标,也建立了网站,我相信,我的销路会越来越宽!我还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塘湾村的水质特别适合养甲鱼,我想带动周边的群众都来养,让大家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富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