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山东省威海市桑沟湾风景如画,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串串牡蛎被拖上海面,送到了输送带上。在海水的强力冲洗下,附着在牡蛎壳上的饵料、海藻等顺着传送带流进大海中,为鱼虾、海参等海洋生物提供生长饲料。 这一套海上作业环节下来,不仅收获了干净的牡蛎,还形成了一条生态食物链。这一切得益于由中国海产科学院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与荣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吊绳养殖牡蛎收割机。 “海洋牡蛎养殖也可以像收小麦一样,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在操作现场,荣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荣金高兴地说,下海收获牡蛎是个辛苦活,原来需要30个人完成的工作流程,现在只需要3个人。而且在海上即可完成收割、清洗等一体化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工收获的损失率。 从传统牡蛎养殖“趟”出机械化收割的新路子,闫荣金走了31年。2009年,闫荣金成立荣金牡蛎合作社,以牡蛎养殖、销售等经营业务为主,如今牡蛎养殖基地达1.8万亩。 牡蛎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和牡蛎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闫荣金越发觉得传统养殖的路子越走越窄,招工难、成本大、利润空间逐渐紧缩。传统牡蛎养殖基本靠人力完成。闫荣金深知,打破牡蛎养殖的瓶颈,必须摆脱对人力的依赖。要想摆脱对人力的依赖,就得实现收割机械化。“难道让机器人出海收割牡蛎?我做梦也想不出这样的机器,但我知道一定有人能造出来。”闫荣金说。 去年,听说荣成市建成了一所科技孵化器,闫荣金觉得机会来了。闫荣金在孵化器注册成立了荣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自己的科研团队,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与中国海产科学院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搭上了线。 闫荣金把用机器收获牡蛎的想法和中国海产科学院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充分沟通。结果,一拍即合。 双方联合研制出了吊绳养殖牡蛎收割机,牡蛎当真实现了像收割小麦一样进行机械收割。 同时,闫荣金还与一家海洋测控公司合作,在国内率先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养殖科学观测智能平台,通过水下摄像机观测养殖生物生长情况,实现自动检测和记录各类养殖参数。“以前,牡蛎养殖全凭经验,出现问题全靠猜测。现在从苗种繁育、成长、收获进行全方位把控检测,用数据来说话,保证了牡蛎养殖可测、可控、可看、可溯源,形成了科学养殖体系。”闫荣金介绍说。 如今,海洋养殖科学观测智能平台会配合下水的吊绳养殖牡蛎收割机,形成牡蛎采收的“两大机械手”。等到下一个收获季,闫荣金就可以坐在办公室,通过手机和电脑对牡蛎收割进行远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