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生活的健康与环保,我国作为一个水产养殖大国,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低成本饲料技术,再次受到行业的关注。不少行业专家媒体纷纷猜测:水产发酵饲料是否会是水产行业一个很好的方向?
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有利于动物采食和利用的富含高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饲料或原料。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成本相对较低,应用在水产养殖中能够提高鱼类肉质,发展绿色水产品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生物发酵饲料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近年来,水产行业对发酵饲料的关注持续升温,业界与学界纷纷进军发酵饲料领域,于是有人将发酵饲料比作是“饲料行业中的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当下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此做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不管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学界与业界的自发研究层面出发,纵观近几年行业关于生物发酵饲料的大事记,不难发现,我国追逐生物发酵饲料的脚步越发频繁。
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印发了《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这两个“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生物技术与生物饲料在保障饲料安全与食品安全、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产业布局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物饲料节能降耗、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确保饲料安全与食品安全,是我国今后饲料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2013年,首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行业各界对生物饲料愈加重视,在这一年中,生物饲料不论在政策指导、科研跟进、市场推广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15年9月,百名博士、百项生物饲料创新技术亮相天津,共话生物发酵技术的行业前景。
小企业先天不足,大企业将垄断市场?
我国生物发酵饲料研发与产业化起步较晚,整体研究与产业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研发方面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研发力量薄弱且分散,投入有限,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缺乏,生物饲料研发后劲不足;研发缺乏工程化验证平台,与生物饲料相关的法规和产品标准不健全;生物饲料科技与产业发展脱节,缺乏沟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梁与通道……这些无一不是我国生物发酵饲料技术研发以及应用于生产的拦路虎。
据了解,目前为数不少的生物发酵饲料厂是转型企业或小型饲料厂,他们对微生物知识和发酵工艺了解甚少,在某种意义上说生产生物发酵饲料的条件都欠缺。这些厂家生产出的“生物发酵饲料”的质量能否稳定?产品的饲喂效果如何显现?产品的安全性是否存在隐患?这都是行业应该重视并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企业对生物发酵饲料的研发与生产责任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未来,是否能掀起生物发酵饲料的“盖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德发曾表示,未来20年,生物饲料、生物制品、生物添加剂以及与微生物有关系的技术研究肯定是最有前途的,他将颠覆传统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000余家企业专门从事生物酶制剂、益生素、植物提取物类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据记者了解,目前水产发酵饲料已经得到了行业大型企业的密切关注,他们纷纷利用发酵技术寻求饲料的新思路。
从市场来看,目前欧美国家的生物饲料已达到了30%以上,我国市场的生物饲料主要是发酵饲料,年产量达到0.3至0.6亿吨,产值高达900~1800亿元。其市场总需求量估测在400万吨以上,但国内年产销量不到100万吨,缺口较大。水产发酵饲料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水产发酵饲料的“盖头”还有待我们去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