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信员 满东广
6月4日,37℃的高温盛暑。在骆马湖畔的新沂市窑湾镇刘宅村,尺度化水槽里近1万尾草鱼挤得密密麻麻,等候豢养员喂饲料。村支部书记孟旭正在组织村平易近提水增氧,加年夜换水频率。
“这方水槽,长26米、宽5米,面积仅130平方米。每个水槽可养草鱼1万尾、鲫鱼3万尾。这单方面积100亩的‘厂房’,可养鱼100多万斤,而传统的水池、网围、网箱最多只能养20万斤,这里的产量足足晋升了5倍!”
鱼住进“小区”
节俭本钱产量高
200多亩水池里,上亿尾鱼和人一样分“小区”生涯。
这种养鱼方式被称为“水池轮回水养殖技巧”。“重要就是经由过程流道、排污举措措施、增氧举措措施,构成的一个复合生态体系。”孟旭指着鱼塘描写说,底部兜着渔网的“流道”,就像一个个“小区”,把鱼集中到了一路,最年夜的上风在于节俭人工本钱,进步单产效益。
因为采取新技巧,渔平易近养殖的效益进步,环保题目也获得解决。孟旭启动按钮,气体推进水槽内水体移动。“每个槽日耗费饲料一吨,按期投放的益生菌,可使水里的氨氮含量坚持较低程度。所有的水处置后,再轮回应用。”孟旭说,每户渔平易近打算分得两个水槽,年收进可跨越10万元。“工场化养殖效益显明,捕捞1万斤鲜鱼,以前须要20小我拉网一天,现在用电动装备一勺可打捞1500斤,仅须要4小我工作半天”。(出处: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