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徐鹤群
浙东引水工程是浙江的“南水北调”。
在介绍它之前,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浙江缺水吗?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55.41亿立方米的浙江,看起来并不缺水。
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800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平低8%左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是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
特别是浙江的宁波市和舟山市,饱受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困扰。
这个问题到底有多棘手?
今天,浙江省水利厅与小时新闻联合推出的“激流勇进—浙江水利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报道第八篇,带大家走进浙东引水工程。
1】引水217个“西湖”,重组浙东发展水脉
虽然浙东地区河网密布,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丰水地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统计资料表明,萧绍甬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不及浙江省平均水平的1/2,舟山人均水资源量仅605立方米,属浙江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图:舟山黄金湾水库)
“1995年、1996年舟山大旱,河道干涸见底。当时,舟山饮水完全依赖本地河网,因为缺水,我们只能从宁波一船船装水到岛上,限时限量供水,每户3吨一天,当时从外地调水的成本就要15元/吨。”
舟山市水务集团总工邵伟才说, 2003年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一期开始发挥效益;2006年,姚江水正式引入舟山,解了舟山用水的燃眉之急;2014年,作为浙东引水工程的组成部分,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建成, 为缺水严重的舟山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图: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宁波姚江取水口)
重构浙东水脉,给舟山等地吃上“强心丸”,浙东引水工程由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和新昌钦寸水库等6项骨干工程组成,引水线路涉及杭州、绍兴、宁波、舟山4市18个县(市、区),跨越钱塘江流域、甬江流域和舟山本岛,引水线路总长294公里,总投资超117亿元。
(图:曹娥江大闸枢纽)
这是我省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广、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的重大工程。它以杭州萧山枢纽为起点,浙东引水工程分南北两路行进,经曹娥江到慈溪的北线于2013年全线贯通;经曹娥江到宁波,乃至舟山的南线,待浙东引水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建成使用后,便可全线贯通。
“浙东引水工程全线通水后,每年可从富春江引8.9亿立方米水到浙东地区河网,大大缓解绍兴、宁波、舟山三地缺水之苦。从2014年6月进入常态化引水至2019年9月底,工程已累计引水26亿立方米,相当于217个西湖的水量。”浙江省浙东引水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
(图: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施工图)
“如果遇到洪涝灾害,建成后的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将原来东流入地势低洼地余姚的涝水,向西强排入曹娥江,有效解决汛期余姚城市易内涝问题。”
浙东引水管理中心西排建管处主任孙超说,姚江上游西排工程计划2019年底基本具备通水条件,届时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也将正式建成、投入运行,实现“一江春水向东流”。
2】曾经“柏油”城中流,如今碧波绕新城
每天早晨7点,家住慈溪老城区的胡先强大伯会准时到大河口泵站,开启水泵,有时,把里面的水往外倒;有时,把外面的水往里倒。
总之,让水活动活动,水质会更好。
(图:慈溪大河口泵站守护者胡先强大伯)
大河口实在小,它是条10米宽的城中小河道,河道两边都是居民楼;像河上这样的泵站,老城区河道有很多。
胡先强的家,就住在河边50米的地方,河水清不清直接影响到他每天出门的心情。
在2014年以前,大河口是黑臭河,到底有多臭,反正胡先强住在河边,夏天从来不开窗。
“过去,慈溪城里有四‘怪’,其中一‘怪’说的就是这河道水,黑得像柏油马路一样,臭死人啦!”
黑臭河历史的终结,是在2013年浙东引水工程引曹北线贯通之后。
(图:跨越慈溪八塘横江的陆中湾泵站)
那一年,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合口的水经萧山枢纽,过曹娥江大闸枢纽,一路往东进入慈溪境内河网。
“过去,慈溪城内河道水质很差,现在,只要引水一周,慈溪境内所有的河道水就能改观,水质大有改善,每年有2/3的时间,我们都在引水。”慈溪市浙东引水管理处主任余雪丰说。
慈溪北郊原本有一片荒地,窄窄的潮塘横江和四灶浦,河道宽20余米,一横一纵在此交汇,此前也是黑臭一片。
浙东引水之后,慈溪在两河交汇处拓宽河道,打造了一片17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取名“明月湖”,并以此为圆心,再造了一座新城。
(图:慈溪打造的新城—明月湖板块夜景迷人)
走在滨湖游步道上,湖上时有白鹭嬉戏,湖心音乐喷泉,环湖的大剧院、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都是人气打卡地,明月湖成了全城人气最旺的地方。
浙东引水不仅让慈溪老城焕然一新,更为当地造就了一座如明月般美妙的新城。
3】万亩良田海涂生,旧日涸泽水盈盈
从明月湖一路往北,来到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这里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上海人张正家2010年来新区创业,租下2万余亩土地,准备在海涂上种水稻。
海水稻可不好种,但张正家却很有底气:只要淡水资源充沛,用机械深翻土壤,把海涂里大部分盐分洗掉,不管什么品种的水稻,海涂上都能种。
地洗两遍三遍不够,就洗四遍五遍。
(图: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的万亩良田)
就这样,张正家愣是把海涂盐碱地变成了种稻的良田地。
没想到的是,2013年夏季高温,等着水稻拔尖的2万余亩海涂就遭遇了水荒。
“外河的水干得见底,根本没有水可以抽到稻田河渠里用于灌溉。河道干涸的时候,水质也变差了,说实话,那时候的水,都不敢往我内渠引。”
因为海涂地日照充沛,水分蒸发旺盛,张正家算了算,2万多亩水稻田里,一天至少会蒸发掉1公分深的水,而每天需要灌溉的水量是3公分深,也就是说,一天需要30--40万立方米用于农田灌溉,这么大的用水量,却得不到保障。
好在2013年2月,浙东引水萧山枢纽至慈溪段(引曹北线)工程全线贯通进行了试通水,正是这年夏季,浙东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
当时,浙东引水工程随即启动了应急引水。历时26天,引水量达8669万立方米,保证了浙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环境用水,减少了旱情造成的损失。
(图:流水潺潺的万亩稻田)
这些水通过三塘横江、八塘横江流经前湾新区入慈溪,不仅满足了工农业用水和环境用水,而且有效改善了水质。
瞄准了这些水资源,张正家在2万多亩水稻田里搞起了稻鱼共养,水田套养了鲫鱼、河蟹、河虾等经济水产,不仅生态水稻卖出了高价钱,稻田鱼虾蟹市场也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