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肥,新米喷鼻,稻花喷鼻里说康年。”2019年10月6日一年夜早,收割机霹雷隆开进稻田,湖南省浏阳市社港镇丹霞村新型职业农人潘育仁忙不赢。40亩稻田开收,这个国庆长假,他迎来丰产的高光时刻,喷鼻喷喷的新米即将进进市平易近的米袋子。
这边,稻子刚上岸;何处,鱼儿跃出水面……6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基地,负责人潘育仁正忙着将稻田里收成的各类鱼类打包,脸上洋溢着丰产的喜悦。“年夜客户争先下单,不愁销路,回头客都说我们的鱼‘汤鲜肉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潘育仁耕作的“稻 鱼”基地里,莳植和养殖不再各行其道,而是叠加订交,开释出“1 1>2”的效应。
对于“稻 鱼”带来的上风,37岁的潘育仁早已了然于心。“鱼为水稻除草、灭虫、松土和增肥;水稻施展边行上风,夏日为鱼类防暑降温。由于不须要应用农药化肥,鱼和年夜米的品德更好、效益更高。”
在重视食物健康的今天,如斯原生态的种养方法发明了双赢的局势。合股人徐来骄傲地告知记者,经由过程订单发卖的方法,基地本年出产的年夜米,依照40元/公斤的价钱预定完了,鱼则依照40元/公斤的价钱连续发货,每亩稻田产值跨越1万元。
在摸索“稻 鱼”之前,潘育仁在休闲食物行业打拼了10多年,并开办了本身的公司。生意正做得风生水起之时,他的父亲因恶性肿瘤忽然离世,这转变了他的斗争标的目的。“大夫说,恶性肿瘤的产生必定水平上与饮食有关。”他说。
“平易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花费者对原生态食材的需求会越来越年夜。”回到老家社港镇丹霞村,潘育仁看中了生态食材成长的辽阔远景和丹霞村杰出的水生态情况,他和同村老友徐来一拍即合,决议在“稻田 ”上做文章。
从2015年6月至11月,潘育仁和徐来四处取经,终极决议将“稻 鱼”作为成长标的目的。2015年年末,他们流转了40余亩农田,正式启动基地扶植。
作为新手,他们并不急着上范围,而是站在实验的角度,摸索积聚技巧和经验。40余亩稻田里,他们只投放了2000尾草鱼鱼苗和1000只团鱼苗。
实现“稻 鱼”共生,这条新路布满荆棘,他们迎难而上,将困难各个击破。颠末3年多时光的精耕细作和连续摸索,潘育仁和徐来的“稻 鱼”基地从最初的40多亩拓展到200多亩。稻田里除了最初的草鱼、团鱼外,还增添了青鱼、鲢鱼、鳙鱼、泥鳅、黄鳝等10多个种类,并基础实现自我滋生、均衡共生。
本年,他们从头优化了养鱼沟,只在稻田进水口设置了一条较年夜的养鱼沟。“水流颠末养鱼沟后再流向水稻,经由过程水稻净化后再流向下一丘稻田的养鱼沟,如许轮回,不仅让田间的水活起来了,还高效应用了肥料,让水稻和鱼的发展都能受益。
“科学耕田,越种越甜。”比拟一年四时土里刨食的父辈,潘育仁种出了好“钱”景,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估计本年总产值在100万元摆布,“稻 鱼”也成为本地“一村一品”的重点财产,吸引带动20多户农户介入此中。潘育仁说,下一步,将把村落旅游和莳植养殖联合起来,打造一三财产融会的示范样本,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出处: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