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研究发现,河南省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嘉湖遗址出土的鱼骨,比较骨骼体长分布与同时期物种组成比,以及从东亚地区目前水产养殖中获得的发现,研究人员表示人类养殖鲤鱼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6200-5700年的嘉湖鲤鱼养殖的证据。
《石经》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中国古代诗歌集,其中提到鲤鱼是在公元前1140年左右在池塘中饲养的,历史记载时间最早到公元前一千年前,鲤鱼是在东亚的人工池塘和稻田中饲养的。但是我国稻田种植技术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日本库萨图比瓦湖博物馆,德国耶拿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塞恩斯伯里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英国诺里奇的日本艺术和文化协会以及一个国际团队开始研究中国鲤鱼养殖是否比以前想象的要早。正如水产养殖对世界各地的经济和饮食越来越重要,但其起源仍是未解之谜。
嘉湖,地处我国河南,以水稻,畜禽驯化及骨笛等历史发现而闻名。研究人员测量了嘉湖鱼残骸中提取的588个咽鲤齿,分别对应三个新石器时代,并将其体长分布与其他地点的发现以及日本松川村饲养的现代鲤鱼样本进行了比较。前两个时期的残骸显示出单峰模式的体长分布在鲤鱼成熟或接近成熟时达到峰值,而第三阶段(6200-5700 BC)的残骸表现出双峰分布,其中一个峰值在350-400 mm处与性成熟相对应,另一个直径为150-200毫米。研究表明这种双峰分布类似于日本铁器时代朝日遗址(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公元100年)记录,但是鲤鱼水产养殖的管理系统迄今为止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尚未发现。研究人员指出:“在当时,育肥期捕获了大量鲤鱼,一部分加工为腌制食品保存。一部分鲤鱼作为亲鱼,暂养在池塘中,自然繁育。秋季,排干池塘,捕鱼期间分出未成熟和成熟个体,这正好使得其体长分布显示出两个高峰。”而鱼体大小并不足以证明嘉湖鲤鱼是由人工进行养殖管理。另一项研究发现,在东亚的湖泊和河流中,不同类型鲤鱼鱼类分布比嘉湖鲤鱼更为丰富,但是普通鲤鱼残留占嘉湖鲤鱼残留的75%。如此高比例嘉湖鲤鱼,表明水产养殖的偏好性,更能说明人工养殖对嘉湖鲤鱼数量的增加。
基于嘉湖鲤鱼残骸的分析和以往研究的数据,研究人员推测了史前东亚水产养殖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类在产卵季节捕捞鲤鱼。在第二阶段,通过挖掘渠道并控制水位和水循环来管理这些池塘,以便鲤鱼可以产卵,并在以后收获仔鱼。第三阶段涉及持续的人为管理,包括使用产卵床控制繁殖,并使用鱼塘或稻田管理仔鱼。
尽管嘉湖尚未发现稻田痕迹,但鲤鱼水产养殖与水稻农业的发展似乎有一定关联,两者的共同进化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资料参考:
Tsuneo Nakajima, Mark J. Hudson, Junzo Uchiyama, Keisuke Makibayashi, Juzhong Zhang. Common carp auaculture in Neolithic China dates back 8,000 year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9; DOI: 10.1038/s41559-019-0974-3(本文【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鲤鱼历史人工养殖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