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诗艺
在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我市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商协会)签约31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金额达371.63亿元,项目涵盖现代物流和海产品、农业等冷链经济项目以及跨境合作、旅游健康、数字经济等行业领域。这是我市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产业大招商决策部署,大力开展投资促进工作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投资促进工作坚持开放带动、创新引领、强化机制、精准招商,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
聚集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资促进工作,调整完善了投资促进委员会,成立了项目工作指挥部等投资促进工作机构。先后出台《防城港市领导带头开展“四大活动”联系推进重大事项责任分工方案》《全市项目工作六项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项目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全市形成统筹有力、责任明确、广泛参与、高效务实、齐抓共管的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形成“人人参与招商、人人服务项目”的良好氛围,掀起敢招商、会招商、招大商的热潮。
坚持活动引领
大力宣传推介
我市利用“产业+项目+企业+活动”的方式,将宣传推介、项目对接和上门拜访有机结合,高质量搭建投资促进平台。2018年,我市组织举办了重庆江津区-防城港市跨区域合作系列主题活动、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文化发展论坛、中国-东盟青年企业家经贸投资对接会、第三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专场推介会、防城港市铁路冷链物流推介会等主题鲜明、层次高、影响大的推介活动。
我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首届中国商协会大会等重点展会活动,宣传推介区位、政策和产业等方面优势,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和对外开放水平。还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投资资讯,制作大健康、大物流、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推介专题片,加强项目宣传推介,实现了推介项目和政策宣传信息化,扩大投资吸引力。
抢抓难得机遇
注重靶向发力
自获批设立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以来,我市抢抓新机遇,文旅产业招商突飞猛进。出台《2018年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旅游重大项目表》和任务分工表以及《试验区六大创新探索改革事项》等文件,研究制订《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扶持奖励办法》。“三月三”文化旅游度假区、防城港体育小镇、中国-东盟自驾游总部(东兴)基地项目、天堂滩海洋度假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地。
我市扎实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防城港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台企产业转移。研究制定了《防城港市关于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促进桂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努力推动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台资高科技企业集聚地,打造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示范区。
我市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共建以防城港为核心的南向北联冷链物流中心通道,多措并举推进口岸、港口及集疏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东盟冷链基地与物流枢纽。率先在国内开通东盟海产品公铁海联运,常态化开通防城港至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5条冷链物流专列,成功引进桂海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中国-东盟水产品交易储备中心、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冷链分拨中心等冷链物流项目。
创新流程机制
优化投资环境
我市不断优化重大招商项目推进机制,集中优势要素资源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建立健全“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滚动常态化机制。开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红黑榜”督查通报工作,对县(市、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行月通报制度,增强上下联动合力。全面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积极盘活西湾片区、常山片区、江山片区等10个片区的存量土地资源。
在投资项目审批方面,我市实行“一个项目一张清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统筹推进提速增效”审批模式,整合审批事项78项,建立了覆盖全部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的综合窗口,积极打造投资项目从项目核准(备案)到施工许可全过程的集成化审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