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楚燕、通讯员罗超)就因为被鱼刺扎了一下手指,六旬阿婆险被夺去性命。医生说,始作俑者是“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创伤弧菌。经过抢救,阿婆终于脱离危险,目前已康复出院。
捞鱼虾被刺,胳膊肿胀发高烧
9月的一天,61岁的杨阿婆在虾池捞鱼时不小心被鱼刺刺伤右手中指,随后开始发烧,最高烧到39℃,并且右边的胳膊肿胀、疼痛,越来越严重。家人将她就近送到一家医院,血培养提示“创伤弧菌”感染。因为病情严重,合并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医生建议转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医院急诊部杨宇强医生介绍,阿婆的手指被鱼刺刺伤,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病情进展很快,出现脓毒症、脓毒症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非常凶险。文献报道海洋创伤弧菌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脓毒症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加上患者本身就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基础疾病,心脏功能也差,使得病情更加复杂,救治起来非常困难,死亡风险极高。
医院组织多学科会诊,将其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严密监护,并展开一系列抢救。医生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针对心肾功能衰竭,启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以清除炎症因子和代谢废物,维护内环境稳定,避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抢救过程一波三折,急诊部医护人员不懈努力,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并于10月上旬痊愈出院。
防创伤弧菌,海鲜刺伤及时清洗
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感染导致的急重症,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约50%~70%的患者在48小时内死于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人们常因生食带菌海产品和肢体破损创口接触带菌海水等而感染发病,近年创口感染创伤弧菌的病例明显增加,易感人群包括慢性肝病(如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长期嗜酒、贫血、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厦门靠海,人们时常接触海产品,感染创伤弧菌的机会相对高一些。杨宇强医生特别提醒,被牡蛎、贝类、鱼刺等海鲜刺伤后要及时清洗伤口;牡蛎等贝类尽量煮熟再食用,免疫力低下者避免生食贝类海鲜;处理海鲜时,要避免被生的海产品或海水污染,海鲜食品烹调后及时食用,剩余部分密封冷藏;身体有伤口者或刚纹身不久者避免下海游泳及接触海鲜;被贝类、鱼刺等损伤后若出现肢体肿胀严重、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