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不一样的冬在毕拉河
图/文:曹同国
~
毕拉河林业局,坐落在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诺敏镇”原名“小二沟”,毕拉河林业局因生态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诺敏河”主要支流“毕拉河”流域而得名“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所以这里有三个名字。每每接待外地游客第一个话题,就是介绍这一地三名的由来。
毕拉河林业局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东南麓,与松嫩平原接壤,是嫩江的主要水源地,这里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并存,农林牧副渔游产业兴旺,三少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文化氛围浓厚,更是大兴安岭动植物物种最多,森林旅游潜力最大的生态宝库。
由于这里相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气候最温和,水系最充沛。自初冬到初春,这里漫长的冬季景观也不同于整个大兴安岭,极具特色。
初冬的诺敏河在温和的天气下刚刚下了一场雪,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第二天骤降的气温形成雾凇,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
毕拉河流域峡谷中的冰瀑大多是地表的水透过岩缝形成的。
这种颜色的冰瀑是峡谷岩层中矿物质还是其它什么物质不得而知。
这是地表水直接流入毕拉河形成的冰瀑。
被河水冲开的初冬冰块堆积在河道缓流处,横倒竖卧,密密匝匝,竖起的冰块像乘风破浪的帆船航行在诺敏河上。
超过一米厚的巨大冰层只有在开裂的时候才感觉到它的坚实厚重。
随着水位的逐渐下降,大部分冰面坍塌,只有渐厚的冰层保持着原有高度,傲然伸展。
这是诺敏河白石砬子河段,在降雪少的年份,冰上大部分降雪被风吹走,湛蓝的天空映在厚厚的冰面,非常美。
走在透明的且有纵横交错裂痕的冰面上,比走在玻璃栈道上还要惊险刺激。
这样原生态的景观在大兴安岭不多见啦,只有这里还保留着当地农牧民最朴实的生活方式。
冬季集体户外徒步运动是当地人很流行的活动,人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同事或朋友在河面上一边徒步运动,一边欣赏美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友谊。
大兴安岭的牛羊在冬季大多圈养起来,只有这里整个冬季都在放牧,牧场主要是收割后的大片豆田,牛羊可以捡拾残落的大豆和豆荚。
这是当地最高的山峰四方山上的几颗柞树,褐色的枯叶和白色的雾凇在幽蓝的天空衬托下,更显得树木的高大挺拔和高处定胜寒的风骨。
这里是诺敏河流域的不冻河,在诺敏河农场大桥附近,可能这里有地热,整个冬季河水不结冰,雾气缭绕,两岸银装素裹。
冰下的水位渐渐下降,形成这样冰下奇观。
被风打磨后的小冰块和冰面光滑柔润,不仔细看以为是溅起的水珠定格的画面。
如果不是透明的,还以为是一条鱼探出水面。
冰下的气泡是河底产生的气体上浮被隔在冰下,随着冰冻自上而下渐渐加厚,也就形成了一串串大小不一的气泡,好像在水中吹出的气泡定格在画面。
除了屋檐下,排列如此整齐的冰柱形成的玲珑塔您见过吗?
冬季的神指峡冰面下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神秘而奇特,大自然赋予冰宫内的冰凌、冰柱以灵性,聚集在这里,像是举行一场派对,在冰下叮咚水声的伴奏下优雅的翩翩起舞。
百思不得其解:石头是如何漂浮在冰下的?
黑色的石海被洁白的雪覆盖,形成层层叠叠的雪馒头,更显得雪的厚实,把平缓的雪地增添了动感与活力。
狼牙峰上被洁白的积雪覆盖,与淡蓝色的谷底和暗红色的树木形成对比,阳光被冰凌形成的淡淡雾气遮挡,变得朦胧柔和,非常协调。
当地人称这叫“雪檩子”,是雪在风的作用下,在较平缓的风口地带形成的。
石海中的一块大石头,在积雪的点缀下像极了一位身穿黑色皮草戴白手套的老妇人坐在那里嗮太阳。
和夏季相比,大兴安岭的冬季野炊更觉得惬意。夏季野炊烟熏火燎,炎热难耐,还要招架蚊虫叮咬;而冬季野炊不仅可以生火取暖,再加上二两烧酒、几块烤肉和一碗热汤下肚,浑身都舒服。
由于这里的冬季不是很冷,玩泼水成冰用温水产生的雾气别具特色。
这里的雪非常洁净,逆光下凝脂一般透出暖暖的阳光。
这种结构是否会给建筑师一些启发呢?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滚冰活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兴起的,最早的滚冰活动是人们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打着灯笼到诺敏河冰面上打滚和燃放烟花爆竹,据说是可以滚掉以往身上的晦气和不洁,庆祝大年已过,以洁净的身心迎接崭新的一年。
滚冰节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滚冰进行中
“北国之春”的特征在这里才能体现的非常明显
每逢三、四月初春的大兴安岭依旧很寒冷,这里已经转暖,积雪开始融化,此时的降雪变得绵软湿润,厚厚的粘附在树枝,形成美丽的雪挂。
一场春雪,使得神指峡更具北国特色。
初春弥漫的大雪天气简化了景物的细节,水墨画般的呈现眼前。
作者简介:
曹同国,生于宋江故里,长在兴安岭北山场,酸甜苦辣五十四载,曾做山场工人、营林工、团委书记,曾工作在得耳布尔宣传部、文联,也曾下海试水。现就职于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旅游管理处。
自幼喜爱美术、书法,向往摄影。早年因境况不佳,无力购置器材,遂潜心习画,为摄影奠定基础。现从影10年,虽少有建树,却常习不辍。不敢懈怠,作品以表现林区旖旎风光,生态植物为主,影风无规无距,自由发挥,乐此不疲。擅长平面设计、图像处理、影视后期等。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大兴安岭摄影家协会理事,呼伦贝尔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人民网签约摄影师,作品多发表在中国摄影家杂志、中国绿色时报、内蒙古日报、呼伦贝尔报、林海日报等,经常参加国内各级影展活动,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