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时候家住在郊区,离家不远处的一条马路两边,有好几个摊位,售卖着一些当季水果,粉条,日常用品等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些农民会把菜摆放在那售卖。这些菜是住在附近的农民在自家菜地种植的,白菜,豆角,大蒜,香葱……这些家常菜看起来卖相很好,新鲜又便宜,住在附近的很多邻居都会去买。当时年纪小,父母工作忙,到了学校放寒暑假时,一大早起来我就会到那几个小摊上买菜。我们那边的人喜欢吃汤粉,我去买粉的时候,小贩还会顺便送上几根香葱。记得当时买两块钱的粉,就可以够一家人吃。
02.后来,这个便利的小摊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摆下去了。到了周末,我和妈妈经常去离家更远的一个菜场里买菜。在我们那,这个新建的菜场,算比较大型的了,水产区,鲜肉区,蔬菜区,配料区等等一应俱全。妈妈说在菜场里买菜可以讨价还价,里面的人也比较有人情味,是她喜欢逛的地方。妈妈也是个传统又节俭的人,每次去买菜时都会货比三家,选到一个高性价比的店后,还要和小贩讨价还价一会,常见的说辞有:我经常在你家买的,都是老顾客了,算我便宜一点;你看你们家的菜,这个都不太新鲜了,是不是批发过来很久了,那就便宜几毛吧;我看菜场门口那家卖的比你便宜,你家里怎么比别人卖得贵那么多,我都准备去他们家买了……当时我还小,每次听到妈妈这么说,我就意识到,原来买菜这样讨价还价也是一门学问。在我的潜意识里,好像女人们更擅长讨价还价,男人们买东西一般比较干脆利索,看到哪个喜欢的就买了,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讨价还价上。如果被身边的熟人看到,可能会不太好意思,毕竟男人更看重面子。后来,我发现这个是一个刻板印象。其实,不论是女人还是男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是会讨价还价的。只是相对来说,菜场以中老年购买者为主,年轻人稍微少一点,给我们造成一个错觉。
03.从菜场商贩的角度看,有顾客来到自己的摊位买菜,就有了稳定的客流。哪怕顾客讨价还价,商贩在价格制定上,想必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至少不会让自己亏本。从顾客的角度看,这群中老年喜欢讨价还价,是出于人的本性。我们都知道一分价格一分货,如果商贩出售的商品,是可以经过商谈最终定价的,那么讨价还价也是其中的一个过程了。最终双方达成就价格达成一致,是一种共赢。不过,在讨价还价中,有些行为不值得提倡。比如菜场商贩的白菜看起来很新鲜,某顾客觉得白菜不新鲜,把白菜外壳部分随意摘除,这样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的,需要制止。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薛珍珠扮演的一个地道的上海阿姨形象,让人深入人心。尤其是她在一家超市里买菜的场景,自己觉得不新鲜的菜,就随意摘除,还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身为超市工作人员的女儿,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做后,马上制止了,也替她母亲感到难为情。
04.现在生活在上海,我发现上海城区的菜场,环境还是挺好的。如果周六日有时间,我偶尔会逛下菜场,买点菜回来做。我很喜欢逛菜场自在的感觉,看到新鲜又五颜六色的蔬菜,会让我觉得当下的生活是美好的。有时候在买一些蔬菜时,不知道怎么挑选,商贩也会耐心的讲解,还会和我说这道菜怎么做好吃。对于我来说,如果经常在一家菜场商贩那买菜,他很可能会记住你,一句熟悉的:“今天准备买点什么吃?”会让人觉得人与人之间是温情的,有人情味的。虽然我现在的住处离菜场有一点距离,但是我会觉得这个菜场里的商贩,也是社区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我的街坊邻居。我还记得,以前上班忙,下班到菜场买菜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当时一个商贩阿姨很温暖的对我说:“你今天又加班啦,看你背了一个包过来买菜。我这边菜快卖完了,剩下的这些给你打个折,你们年轻人也不容易。”菜场是公共场所,在这个场所里大家互相尊重对方,遵守相关规定,这样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