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农民而言,在农村除了老老实实的种地以外,养殖也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而且这两者之间还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农民从地里收回来的粮食,很大一部分都做了家禽家畜的饲料。只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不满足于饲养一些简单的家禽家畜,而是从事起一些特色养殖来,小龙虾就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今年上半年的小龙虾价格出现过大跳水,但是总体上来说,小龙虾近几年的市场行情还算不错,也有一大批人愿意花高价购买,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投身于小龙虾养殖的行列,并且发展出一种稻虾工作的新模式。河南潢川的稻虾工作模式,每年种一季水稻收两季虾,一亩水田的收入差不多能到3000块,农民的收入比单种地要高了好几倍,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效仿这种成功的种养模式。
稻虾共作的方式在农村走红,不仅让人联想到另一种相似的生产模式,叫做稻田养鱼,同样是水稻价水产养殖的组合模式,稻田养鱼在农村其实已经坚持了1400多年,最早还是稻鱼鸭共存的形式,前些年稻田养鱼在农村也有很高的呼声。有相关方面的专家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田的稻谷产量按1000斤计算,同时还能产200斤的鱼,这种模式种出来的水稻和鱼都算是没有污染的生态农产品,市场价格应该更高,算下来一亩水田的年产值能达到4000元左右,看起来十分值得推广。只不过比起大获成功的稻虾共作,稻田养鱼的模式一直没能全国推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虽然稻田里养鱼的收益看起来十分可观,但是这种结果只存在于最理想的状态,用农民的话来说,在这一点上是不能全信专家的,因为稻田养鱼的方式实际上要面临很多难题。一方面,人人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但是一年四季都能蓄水的稻田实际上并不多,光是换水就是个大问题,所以这种稻鱼共养的模式并非适用于有水田分布的所有农村地区。
另一方面,稻田养鱼首先在田中间挖一个蓄水池,四周挖一圈沟,中间再挖一个十字沟。稻田里不能施化学肥料,不能打农药,要不然就会造成鱼大量死亡。而水稻在插完秧后二十几天要晒田,才能促进水稻分蘖。鱼儿不能没有水,可长时间蓄水却对水稻生长不利,这又让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矛盾。这种形式的稻田养鱼 ,虽然鱼能卖几个钱,可是水稻却会因为没有使用化肥农药和长势不好而大量减产,结果反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