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徽州菜,便不得不提一道特色美食,它闻起来令人眩晕,但吃起来让人上瘾,对,就是名震美食江湖的——徽州臭鳜鱼。
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专门报道过徽州臭鳜鱼,收获了超高人气;著名艺人谢霆锋在美食节目中也这道菜深深折服。
徽州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桶鲜鱼、桶鱼,腌鲜鱼,作为徽菜中的传统名菜,就是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而出名。然而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臭鳜鱼”,还未品尝到它的香,就已经被它的“臭”熏倒了。
就连见多识广的“锋味大厨”谢霆锋都忍不住直呼:“我的妈呀,确实好臭。”
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保存。
等到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红,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洗净后烹调非但不臭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至今盛誉不衰。
如今烹制此菜,用新鲜的徽州自产桃花鳜盐或浓鲜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烹调方法烧制,故称“腌鲜鳜”。
唐朝诗人张志曾说道:“桃花流水鳜鱼肥”。
徽州臭鳜鱼制法独特,别有风味。它的诞生,还要追溯到上百年前。
话说一年,徽州府调来苗姓的酷吏当知府。此人嗜鱼成性,且爱吃鲜鱼,尤其是鳜鱼,这可就难坏了手下们。
徽州境内重峦叠嶂水流湍急难产,鳜鱼都要从贵池、铜陵等地肩挑运进,往返要七天左右。
由于当时没有保鲜设备,鱼一腐烂只能丢弃,一些商人因此折本破产。
一次,经常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气转凉了,于是就雇了八个挑夫到江边收购活鳜鱼,然后赶紧往回赶。可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鳜鱼在桶里开始翻白眼。
王小二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赶,途中王小二打开桶盖一看,不少鱼已经死了,还散发出一股臭味,这可怎么办?
小二脑瓜子灵活,情急生智,忙叫挑夫将鱼刮鳞剔腮,剖肚刷肠,然后在鱼身上抹上一层食盐杀臭味。为试鳜鱼“腌鲜”味道,王小二拿出几条大鳜鱼煎烧,放了佐料红烧后一尝,却别有一番风味。
王小二笑了,将“臭”鳜鱼挑到徽州府。王小二的兄长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馆的厨师。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没有忙着去衙门复命,而是将16桶臭鳜鱼全部交给了王老大。
王老大洗净臭鳜鱼,再配上姜、蒜、椒、酱、酒、笋等佐料精烧细制,又写了一条“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本店免费品尝”的横幅拉出来,立即吸引了许多顾客应约而来品尝“风味鳜鱼”,大家吃过鱼后都连连道好。
王小二从府前街端了一锅“风味鳜鱼”送到苗知府餐桌上,苗知府尝道:风味鳜鱼,名不虚传!
原来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人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臭鳜鱼由此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微菜谱。
徽州臭鳜鱼该如何烹饪?
首先准备新鲜鳜鱼、肉片、笋片、酱油、绍酒、白糖、姜末、鸡清汤、猪油、青蒜等辅料。
然后将新鲜鳜鱼洗净、去鳞,剪开鱼肚,抹盐,将其放在木桶里面腌制。
需要注意的是最佳方式是木桶腌制,也有泡沫箱以及缸里腌制等,但切勿直接抹盐。也有无石头压的腌制方法,但鱼肉不结实,水分不易排出,鱼肉无法充分发酵,就达不到臭鳜鱼“似臭非臭”的效果来,鱼肉也不好吃。
最后将鱼放在室温25'C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的气味。
取出的臭鳜鱼洗净两面各剞几条斜刀花,晾干后放入油锅略煎,至两面呈淡黄色时,倒入漏勺沥油。
原锅中留下少许油,下肉片、笋片略煸后,将鱼放入加酱油,绍酒、白糖、姜末和鸡清汤,用旺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烧四十分钟左右,至汤汁快干时,撤上青蒜段,用湿淀粉调稀勾薄芡,淋上熟猪油,起锅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