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基督堂是英国圣公会在沙面广州英租界设立的一座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位于沙面五街,建于1864年。位于该租界西端,属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管理,一直由英籍牧师主持,用英语礼拜。由于沙面基督堂为广州难得一见保留完整的百年基督教建筑物,因此很多新人都在广州结婚都会将该地方用以作拍摄婚纱照的必选景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政府收回租界,该堂移交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管理。1949年以后被政府部门占用,1980年代由省基督教两会收回,1991年恢复宗教活动,称为沙面会堂。
这里还有一座露德天主教圣母堂。也是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该教堂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一街交界的东北转角。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大堂在前,神父楼在后偏东,修女楼在后偏西,圣母山在大堂偏东。现有附属建筑二幢,一幢为两层楼房,一幢为平房。教堂基本保存完好。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向往“天国”的特征。从沙面出来,这里是黄沙。原来是长途汽车总站,后来变成了海鲜水产市场,还有各种批发市场。据说这里购买海鲜有攻略的,广州黄沙海鲜市场档口很多,海鲜种类很多,想要买到靓海鲜的话你肯定不能错过这个广州黄沙买海鲜攻略:1、袋子,广州黄沙海鲜档用的一般是黑色大胶袋让分量加重。2、称,黄沙海鲜市场一般称前面是公斤,所以中间那格要2才对,如果不是的话,那你就被骗了,白天买的时候很难看出来。3、以次充好,偷龙转凤。4、挑货,怎样挑鱼?怎样挑贝类?怎样挑螃蟹?而我到这里来,是为了乘坐地铁。地铁黄沙站(广州话惯称“簧”wóng沙)是广州地铁1号线的车站,1997年随地铁1号线开通而启用,1999年6月28日前是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
接下来我们乘坐地铁前往: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除长期设有《广东传统雕刻艺术》、《广东象牙雕刻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氏书院》、《旧广州家居》等展览外。还不定期展出各种广东民间工艺品,如石湾艺术陶、广州织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广绣、套色蚀花玻璃等。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陈家书院正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畔传来轻柔动听的丝竹乐,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1959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陈昌朝、陈宗询、陈兰彬、陈伯陶等广东四十八位陈氏族中乡绅名流联名向全省各地陈姓宗族发出《广东省各县建造陈氏书院》、《议建陈氏书院章程》等信函,内容是邀请各地陈姓族人派员到省城广州商讨修建陈氏书院一事,筹集款项。倡建陈氏书院的陈姓“绅耆”,包括了清政府时期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清末著名外交官吴川陈兰彬和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广东著名士绅。
陈家祠既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形式,又富有广东地方工艺装饰特点,表现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该祠从上至下,从外至里,所有的堂、院、廊、厅、门、窗、栏杆、屋脊,大量地运用了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铁铸等加以装饰。既有镂雕于石栏杆的瓜果、花鸟、云纹,镶嵌于各处的铸铁花等纤巧小品,又有雕塑于屋脊长达二十七米的巨幅泥塑。雕塑彩绘中最多的是反映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景象,以及菠萝、荔枝、杨桃、木瓜等南方佳果。陈家祠集广东民间工艺之大成,成为中国少见的一座雕塑艺术建筑。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陈氏书院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百粤冠祠:该祠第一排大殿曾为客厅和书塾(中国过去的祠堂多附设私塾);第二排大殿用于聚会;第三大殿则供奉祖先牌位,名位高者居中,低者分居两侧,等级森严。祠内是广东全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华荟萃之地,种类繁多,仅雕刻作品便有木、石、玉、竹、象牙、金属、贝壳十余种。这些民间工艺品和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艺术共展一堂,相互辉映,每天都有很多中外游客来此欣赏,获得美的享受。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
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年(1894)落成,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陈家祠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广东省民间艺术博物馆:广州市的陈家祠,位于中山七路,又名陈氏书院,在神州大地知名度颇高,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1959年辟为广东省民间艺术博物馆。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二十年间(1890一1894年),是从前姓陈的广州人用以供奉祖先的庙寺。那时,广州姓陈的不但居多,且最有地位。因此他们集资建起了这座陈氏合族祠。这是一座“广五间、深三进”,面积达一万三千二百多平方米,前后拥有八十多米长的三排大殿,中间和左右两侧贯以四条长廊,组成六个大院庭。
这里的故事:陈氏书院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100多年来,历尽劫难。其中最大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那时陈家祠曾遭受驻兵扎营的破坏。1940年-1941年曾进驻了一个日伪特务连。他们对陈家祠肆意破坏、盗窃变卖、长久不修等种种摧残:把神龛四周极为精美的木雕人物、动物、植物最精彩的部分砍掉,使这些木雕故事断头缺尾,面目全非。造成整座建筑物瓦崩地裂,门破墙危。更有一次,日寇飞机空袭,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后座神龛上,谁料这颗罪恶炸弹却居然没有爆炸,而使陈家祠幸免于难。
第二次是在1966年7、8月的期间。肩负着“彻底砸烂旧世界”使命的红卫兵,杀气腾腾地“兵困陈氏书院”,他们贴出大标语,声言要对这一“封资修藏污纳垢之处”,“砸到片瓦无存”!幸好该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此险境中挺身而出,找着这队红卫兵的“司令”,痛说它的可宝贵、可珍视的大道理,以至声泪俱下。
广州的旅游完成了。我们在广州我们每天早上去喝潮式早茶,中午吃广式点心,晚上吃粤菜。每天换着吃,快乐无比。又游玩了越秀山,参观了广州博物馆,溜达了越秀山体育场,又去瞻仰了中山堂。后来又前往海珠广场,沿着珠江,看了看著名的圣心大教堂。在广州又去了沙面,最后游玩了陈家祠。费用不高,游览的景点不少,这就是我们退休工人的旅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