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走进锦屏县启蒙镇丁达村油茶林基地,一场秋雨把油茶树浇洗得碧绿滴翠,油茶树舒展着枝丫拔节生长。
“在乡人大代表、村支书龙章泽的带动下,我们村建起了1300亩油茶林基地。在基地做工,每天有80元收入!”正在施肥的龙大爷兴奋地说,“荒山披绿装,长富久富有保障!”
丁达村油茶林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进贵州金森林投公司,带领群众建设“花果山”,营造“绿金库”,吸纳村民近40人就业,村里每年土地流转费10万余元。
近年来,锦屏县各级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甘当“扶贫政策的宣传员、 精准扶贫的战斗员、产业扶贫的技术员、创业扶贫的示范员、就业扶贫的引导员”,行动在一线、战斗在一线,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展示新作为,发好“人大声音”、讲好“人大故事”,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答好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传递信息,当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该县8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在田间地头用朴实的语言宣传富民惠民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帮助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鼓励贫困户奋力挖穷根、强富业,使党的政策尽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县人大代表龙见桃动员我家易地移民搬迁,要不然我们还住在破败不堪老木房里苦熬呢。”从深山区流洞村搬迁到县城潘寨安置小区的罗永湖,住上了新房子,在县机关当上了小车司机,逢人便点赞人大代表帮他办的好事,“挪穷窝,换富业,日子红火了不能忘了人大代表的帮助。”
冲在一线,当好精准扶贫的战斗员。该县700多名基层人才代表,勇于作为,发挥头雁效应,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山茶油、中药材、果蔬、畜禽、水产等优质产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人大代表的诺言。
据统计,该县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0余个家庭农场创办或领办人80%来自生产一线的人大代表,他们引领乡亲们抱团创业,帮助寻找脱贫致富好路子,产业涉及山茶油、生态稻鱼、中药材、蜜蜂养殖、林下养殖等20多种产业,带动1万多农户敲开致富大门,户均年增收愈5000元,实现脱贫,奔向长富久富。
排忧解难,当好产业扶贫的技术员。该县充分调动农村带富能人、“土专家”“田教授”中的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乡亲面对面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补齐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的技术短板,增强群众致富本领,切实让贫困家庭的“梁柱”立起来、强起来。
该县带富能人、“土专家”“田教授”中的60多名人大代表是农村产业革命的先行者,被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贫困户聘为产业技术顾问,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绝活”教给乡亲,与乡亲们同频共振奔富路。
以身作则,当好创业扶贫的示范员。该县农村人大代表甘当创业扶贫的示范员,不等不靠,勤劳致富,言传身教,示范带动身边的群众主动向贫困宣战。
州、县、镇三级人大代表杨通平,为了群众早日摆脱贫困,放弃高薪回乡创业,把养殖场与扶贫紧紧“绑”在一起。投资700多万元创办八龙黑毛猪生态养殖场,在大山深处带领群众书写脱贫致富梦,解决30余人贫困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31200元,承接290户1200人贫困人口的143.24万元“三变”资金入股,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入股分红的“双向收入”。
积极引导,当好就业扶贫的引导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为群众造福。”被誉为脱贫攻坚燃梦人的龙运海,用他的铮铮铁骨扛起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旗,创办贵州掌上云科技公司,发展农村电商,为乡亲打造脱贫“梦工厂”,把锦屏好山好水长出来的农特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打通了乡亲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创办黔东南州首个民办电子商务阿拉丁职业培训学校,向杭州、广东、重庆等地输送2000余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打造“贵人出山”新扶贫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使命因担当而光荣,履职因有为而精彩。该县800多名人大代表把履职的时代答卷书写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战晴天,斗雨天,倾心、倾情、倾力开展扶贫帮困,在杉乡大地奏响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最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