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近9600家,其中食品生产单位89家,超市、食杂店和批发零售企业等食品流通经营单位6840家,餐饮单位2602家。全区虽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体量不大,却是宁波市主要副食品、粮油、水产品、禽肉批发的集散地,是一个食品交易市场大区:辖区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粮油交易市场、城区最大的副食品交易市场,以及全市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
一、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背景
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前身为路林市场,为解决中心城区水产市场“脏、乱、差”问题,保障宁波市水产品供应,2006年市政府决定将市中心城区的六个水产市场(江东水产市场、金海水产市场、新基咸干水产市场、兴宁咸干水产市场、鄞奉路淡水产市场、大世界市场)整合搬迁到路林市场,并由国有、民营、个人股东共同投资建,由此成为了宁波市水产品批发市场。该项目于2008年3月开工,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城区六大水产市场相继迁入并完成正常运营。市场现共有10个交易区,主要包括大水产交易区、小水产交易区、淡水产交易区、大世界交易区、咸干水产交易区、冻品交易区、海蜇泥螺交易区、小龙虾交易区、农副冷冻交易区和百货副食交易区;合计经营户1600多户,摊位近2000只。
该批发市场虽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老市场,但是经过大力改造提升,强化内部管理,老市场也展示了新形象,彰显了新魅力,目前市场交易活跃,运营良好,辐射半径覆盖宁波大市范围,2018年总成交额突破百亿元,成为华东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综合市场,全国“十强”水产市场。
为切实加强对该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近年来,江北以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区为契机,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市场管理、推进专项整治等方式,切实发挥农批市场对下游市场的源头保障作用,稳步提升辖区食品安全整体水平。2019年10月9日,浙江省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宁波市江北区召开,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唯一一名县级局代表,在推进会现场做典型发言,向与会代表交流了该局以点带面、以“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开展的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江北模式”。
二、做法与成效
(一)从“要我做”变“我该做”,充分发挥经营主体责任意识
一是梳理主体资格。2013年,城区六大水产批发市场整合迁入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伊始,国有、民营、个人股东等股权关系错综复杂,市场管理举步维艰,食品安全责任主体不明。针对此难题,江北成立区政府工作组,立足自身职能,帮助市场理顺股权关系,并于2015年上半年启动场区经营户的领证领照工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市场各大交易区1500余户经营户全部领取营业执照,领照率达100%,改变了以往水产批发市场经营户不单独领取营业执照、经营主体资格不明的现象。二是压实主体责任。为进一步明确市场举办方、场内经营者的相关职责,江北在组织市场举办方、经营户学习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起草制定更加贴近市场实际的《江北区食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对经营户开展进货查验、配合监督抽检、销售不安全食品法律后果等方面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压实了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三是督促责任落实。通过“双安双创”“两级联创”等各类创建活动,指导市场举办方认真制定食品准入、食品自查、不合格食品退市、问题食品召回等方面管理制度,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对市场举办方和经营者常态性行政约谈,支持市场通过自行出台的《市场经营户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以及《经营户违责条例》,奖惩并举,改变了市场举办方在日常管理中抓手较为薄弱的现状,同时也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市场再到经营户的压力传导,使按规守法经营成为自觉行为。
(二)从“搞突击”变“常态化”,大力提升市场食品安全质量
一是规范市场准入。水产品索证索票是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外来水产品销售比重大,经营品种涵盖海洋捕捞的鲜活水产品、渔民自制加工的干制水产品、养殖水产品以及进口水产品等。为破解市场水产品源头准出参差不齐的难题,江北根据该市场交易区产品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适合鲜活水产、咸干制品、冻品、肉类、进口食用农产品的索证索票流程供经营者参考使用。同时,通过加强产地对接、基地实地考察等方式,引进更多优质水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加强信息化追溯。为解决市场商品数量众多、传统手工查询准入资料效率低下的问题,江北积极上门帮扶,指导市场举办方开发了集预包装食品索证及农副产品索票为一体的市场食品监管系统软件,在快检数据匹配、基本信息查询等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前期印制统一销售凭证的基础上,指导市场在淡水产交易区试点使用统一结算平台,由市场出具统一的电子打印销售凭据,有效杜绝了以往出票不规范、下游索票不易等老大难问题。三是提高水产品合格率。水产品尤其是养殖水产品中违规使用违禁药品、超标使用抗生素等问题时有发生。由于市场销售产品的多样性,仅依靠监管部门的常规抽检无法全面发现隐患。为此,江北充分利用市场现有检测机构,指导市场改变原有抽检模式,根据所售产品风险高低,实现淡水产、大世界、小水产、大水产等交易区产品检测“定期全覆盖”;针对淡水鱼检测时间过长等实际问题,指导市场在该交易区设立待检区,对运输车以及暂养池水样实行“批批检”,有效杜绝淡水鱼运输过程中人为添加孔雀石绿等风险。从开展水样抽检以来,淡水产交易区的检测合格率上升至97.9%,比开展水样抽检前增长了0.61个百分点,3725批次水样未检出一例孔雀石绿。
(三)从“全面整”变“专项治”,敢打敢拼落实源头监管重任
一是深化大数据运用。根据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监督抽检等发现的问题,结合食品安全舆论热点,认真制定监督抽检计划,增强抽检的靶向性,力求通过定性抽检与定量抽检相结合模式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和早处理。深入整合、梳理、分析、研判各级监督抽检结果和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数据,每年形成抽检大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加强针对性检测,辖区淡水鱼监督抽检合格率由2016年的85.1%上升至2018年的97.6%,市场内淡水鱼快检合格率由2016年的92.71%提升至2018年的97.6%。经营户送检意识逐年增强,最为明显的是咸干水产合格率由2016年的89.27%升至2018年的96.37%;江西等发现问题较多产地的淡水鱼被逐渐驱出市场,为湖州等省内产品所替代,靶向性治理成效初显。二是开展专项整治。积极提高巡查频次,基本确保一周一次的频率开展市场巡查。围绕高温季、龙虾季、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聚焦群众关注的染色虾、漂白毛肚等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两禁一超”、冷冻冷藏食品等专项治理工作。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一直是历年“一打三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禁渔期132天,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实现“白 黑,5 2”全天候检查,查获违禁渔获物1563公斤,高压打击了部分不法商贩,对市场内其他经营户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三是加大打击力度。以过期食品、水产品违禁物质超标、进口食品无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等问题为执法重点,加强源头食品安全把控力度,2018、2019两年,共计查处各类案件31起,罚没款达20.9万元,在市场内形成食品安全监管高压震慑态势。市场内经营户李某等9名当事人结伙销售走私牛肉案,被公安部列为“利剑”行动督办案件,2019年2月,当事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至2年、处罚金137万元。水产品交易短斤缺两是业内的“潜规则”,虽非食品安全问题,却是江北在推进市场规范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为此,江北集中力量多次开展突击整治行动,另辟蹊径,从消费者欺诈角度对9户涉事商家处以225万元罚款,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嚣张气焰,树立正气。
三、下步工作建议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江北也充分认识到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强,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期望值高涨等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任务依然艰巨。
下一步,在全面推动水产品市场淡水鱼水样“批批检”以及各交易区“抽检定期全覆盖”基础上,继续推动淡水鱼治理,牵线搭桥,引进食责商业险降低市场食品安全风险。在此之前,江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公益险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出台了《江北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保险范围覆盖农村集体聚餐、农家乐、农贸市场、集体配送企业、小作坊等11大领域;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起草了《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商业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江北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风险管理基金,主要用于重大赔款准备金、民生实事工程补助、宣传与培训等支出,风险基金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并接受监督。将该食责险投保工作引入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不仅可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市场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江北将继续开展抽检等大数据的应用,排查风险隐患,开展针对性治理,进一步探索快速检测工作的应用,制定更为合理、更加切合实际的快检工作机制。并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督促各有关部门邀请各界人士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提升食品安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员的社会监督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最后,形成水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按照省局研究制订的《浙江省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评价管理技术标准》,依据评价细则和相关要求开展自查自评,并在4年有效期内接受省局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审评机构的跟踪评价。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将督促指导该市场对标对表,以做好省创验收跟踪评价工作为依托,积极做好制度建立、查漏补缺、宣传教育等细化工作,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水产品批发市场。
食品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江北作为市场大区,将认真总结宁波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做好全区副食品批发市场及各大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形成市场、经营户、政府、社会各界配合支持、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