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黄沙漫无边际,其间零星散布着几株略带绿色而又有些发红的植被,这是大多数人对沙漠的第一印象。然而,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却能看到另一番景象——从沙坡上望去,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水晶般嵌在沙漠之中,岸边灌木丛生,不时有水鸟停下嬉戏。
“蓝天碧水金沙滩”,这些只在滨海城市才有的美景是如何“植”入沙漠的呢?
库布其沙漠是全国第七大沙漠,也是京津地区最近的风沙源,沙漠腹地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占杭锦旗总面积的52.2%。库布其沙漠因水资源匮乏,原有湖泊萎缩,草场匮乏,一度出现“人退沙进”的恶性局面,一直困扰着杭锦旗人民,也制约着杭锦旗的发展。
杭锦旗内的库布其沙漠紧挨黄河,最近处仅3公里左右。不过,由于冬季气温低,凌期长达120天,封冻致使冰下过流能力减弱,导致出现开河流凌期间大量凌水抬高水位的现象,严重时可引发凌汛灾害,旗里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堤坝进行抢险加固。春冬时期,大量黄沙还随风卷入黄河,进一步增加了黄河内蒙古段河水的含沙量。
困而思变。为缓解库布其沙漠水资源短缺与防凌防汛压力,结合2013年从黄河南岸总干渠进行试验性分凌的成功经验与2014年专家的实地勘察论证,杭锦旗决心“引水治沙”。“我们将黄河凌汛期高水位的有害凌水引入沙漠,水在沙漠洼地中形成水面,既改善了沙漠生态,又减轻了凌汛压力。”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告诉记者。
2015年以来,旗政府花费4000万元,利用黄河南岸总干渠取水,建成引水闸1座、引水渠38.5公里、生态围堤17.92公里。后又在中央补助的支持下,建成退水闸1座、退水渠3.6公里、延长生态围堤10公里,与总干渠相连通,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进入库布其沙漠后退水入黄河的水循环格局。
有了水,沙漠“解了渴”。2015年至今,相关工程已累计分凌引水2亿多立方米,库布其沙漠形成了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植物开始恢复生长,一些水鸟到此栖息,荒芜的沙漠渐渐热闹了起来。
有了水,给民生“解了愁”。“以前沙子大,吹起来刮得脸疼,草都快没了,一头牛也就长到200多斤,整个嘎查140多户只有100多头牛。现在,引了黄河水,牛也肥了,一头牛能长到300多斤,我们嘎查也能养上千头牛了。”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牧民赛巴特尔笑着说。
有了水,更多了一些可能,从去年开始,一些牧民干起了副业——水产养殖。“我在这些大小湖泊里放养了不少螃蟹,不用管理,也不用饲料,一年多点儿就能收,价格比一般的螃蟹还高,就是忘了加围栏,跑了一些。预计今年应该能有上百万元的收入。”赛巴特尔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