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家庭更有爱了
近两年来,生活在兰州的百姓获得感不断提高。决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11月15日下午,兰州市第十一届家庭才艺大赛展演暨2019年度“最美家庭”、“最美母亲”颁奖典礼在省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隆重举行。活动中,兰州市妇联对范迎春等2019年度全市100户“最美家庭”、魏清梅等100名全市“最美母亲”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当天下午,家住城关区基业豪庭的李芬兰就坐在台下的观众席,50多岁的她已经有一个可爱的外孙女,每当看到上台领奖的“最美家庭”和“最美母亲”时,听到主持人介绍他们的动人故事时,她都眼眶含泪、用力地鼓掌。她说:“我是母亲,我的女儿也是母亲,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在院子里遛弯,邻居间聊聊家长里短,大多说的都是家庭的温馨和父母的慈爱,现在似乎‘文明’两个字已经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市民心中。”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注重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持续开展富有时代性、创造性的“传承好家风·幸福一座城”、寻找“最美家庭”“最美母亲”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以“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为主题在党政机关开展廉洁家庭建设,以“倡导文明新风·争创最美家庭”为主题在农村开展文明家风建设,以“美丽庭院”“绿色家庭”创建为主题开展家庭绿色环保实践活动。
市民陈杰说,这些年,兰州市开展了一系列评选文明家庭、评选兰州好人活动,他不仅看到了领导者对家风的理解,也了解到了很多具有正能量的家庭和个人。比如,热心公益、和群众一起唱响美好生活的居廷,夫妻和美感人至深的魏列举老两口,“书香之家”教子有方的岳兴文,诚实守信的老板娘范世梅,“他们是我和我的家庭的好榜样,相信这样的活动能够影响到更多的家庭。”陈杰说。
兰州
幸福生活
在兰州生活圈更大了
“抬胳膊,步子加快,好,走起来,走起来。”11月20日下午,65岁的王平带领着9名队员正在城关区雁南街道大雁滩社区综合文化站的舞蹈教室热身。环顾四周,宽敞明亮的教室,把杆、镜子、灯光、木地板一应俱全。每周两节课,王平和舞蹈队员一起在这里排舞、锻炼。王平说,她从30年前就开始跳舞,可是那时候很少有专业的舞蹈教室,很多时候都是在户外的露天广场和花园,虽然宽敞,却也受风雪雨水的限制。
近年来,兰州市把发展社会工作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逐渐形成“市民政部门主推,主城区一区一特色”社工发展格局,如城关区率先引进专业社工组织,为辖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西固区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购买社工服务,已覆盖全区9个社区;安宁区将社会工作作为解决基层矛盾的重要力量;七里河区将发展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岗位待遇落实、试点和推广三社联动、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写进完善社区治理实施方案。城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创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创新服务路径及模式。早在2015年,酒泉路街道、白银路街道率先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作”思路,开启了城关区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实践。
家住城关区白银路的李爷爷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年社区的变化。他说,自从今年城关区启动了“三社联动”,他所在的正宁路社区里一下子来了很多社工和志愿者,他们开展各种健康讲座、互动活动,以前不太熟悉的邻居,也因此相互认识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圈变大了。不仅是老年人,孩子们也在社区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在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温馨优美的环境,专业化的教学玩耍用具,宽敞明亮的学习玩耍空间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该社区的“假期小课堂”和“四点半课堂”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和信赖。不仅可以学知识,还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真是一举多得。
在兰州好人更多了
走进这座城市,总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温暖你我。
寒冬深夜,一外卖小哥遇车祸受伤倒地无法起身,城关区环卫局的质监员们将自己的制服、便服脱下帮伤者取暖,直到救护车赶到将伤者送医救治。这是11月23日夜晚,发生在兰州街头令人暖心的一幕。当时已经接近深夜11点,城关区环卫局质量监督所夜查组人员驾驶巡查车辆经过时看到,麦积山路西口天桥下,一辆出租车与外卖电动车相撞,外卖小哥瞬时倒地,组长王旭兵、组员范玉涛与侯昌盛等人立刻下车查看伤者伤情,并拨打120求救。晚间风大寒意浓,担心伤者躺在地上着凉,王旭兵立即将自己的棉夹克脱下,垫在伤者的头部,侯昌盛、张鑫、范玉涛又将他们的棉夹克、棉衣盖到伤者身上,为伤者保暖,他们则穿着单薄的毛衫在路边等待救护车到来。15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王旭兵等人和医护人员一起将伤者送上车,随后才穿上棉服,继续展开巡查工作。
凡人善举,最是打动心灵、感召行动。我们的身边总有好人出现。11月23日中午,城关区环卫局保洁员董爱霞在早班保洁时捡到一个单肩包,内装有身份证、银行卡及人民币700余元,还有美金及港币数张。董爱霞将单肩包上交,站点的工作人员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寻找失主。按照地图搜索,走了2公里多路,根据门牌号一个一个地找,3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失主。
近年来,涌现出敬业奉献“兰州好人”张克霞、见义勇为“兰州好人”霍志刚等一大批凡人善举,展现出兰州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细细解读“兰州好人”现象,我们会发现,文明的正能量已嵌入寻常百姓心中,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并构筑起文明道德的精神图谱。
在兰州出行更顺畅了
如今,走出家门、社区,市民应该感受到出行的环境更加顺畅了,这也是“文明交通行动”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
今年7月的一天,出租车驾驶员龚师傅没想到,一名中学生会在过斑马线时快速地向他鞠了一躬,仅仅是因为他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再后来,他遇见了抱着小孩过马路的年轻母亲,蹒跚的老夫妻,排队的小学生,每一次车行至斑马线前,他都会注意是否有行人在等待或者正在通行,主动停车等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他也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感谢”,有点头致意,有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还有小学生的敬礼,看着他们安全地穿过马路,龚师傅的心也乐呵起来。他说:“司机礼让行人,行人快速通过,这已经是大家很普遍遵守的出行准则了,遵守交通规则,其实更能让出行顺畅。我也有家人,我也有孩子,今天我对别人的礼让,就是明天别人对我和我家人的礼让。”
家住七里河区的李女士,以前过马路都得把女儿抱得紧紧的。可自从小区门口规划了斑马线,每次李女士拉着女儿站在斑马线上,总有好心的驾驶员主动减速停车,让她们先行,她说:“我可以安心地拉着女儿快速通过马路了,每次我都要向驾驶员们点一下头致谢。周末一家人开车出门游玩,我们自己也会注意礼让行人。”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自8月份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通秩序整治突破行动”和“交通陋习专项整治月主题活动”以来,兰州公安交警全体人员立足全市城区主次干道和辖区交警部门确定的重点路口、路段和学校等重点区域周边道路,开展文明交通大劝导。同时,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从而又影响到这些学生的家庭。
交通
更顺畅
在兰州环境更美了
一路走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我每天遛弯就沿着滨河路走到百合公园,夏天的时候沿途风景美得很,冬天也别有一番滋味。”家住七里河区上河苑小区的李阿姨,每天都要去百合公园“打卡”。
“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来公园健身,这儿紧邻黄河,花草树木茂盛,空气清新,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是个锻炼的好地方。”市民陈东升口中的好地方,便是位于南滨河路中段的马滩湿地公园,自2017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公园以其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运动设施,成为周边市民健身打卡的网红地儿。没修建公园之前,这里就是一片烂泥滩。陈东升说,“现在提升改造之后,变成了市民健身的好去处,特别是每天早晨8点之前,来公园锻炼的人可多了。”
美好的城市环境,离不开城市管理。在今年的“十大突破”行动中,“市场综合整治突破行动”也是重要的一环。从老百姓关注的“露天占道烧烤摊整治”,到大力清理的“牛皮癣”,都是文明城管的重要工作。11月24日,城关区多部门联合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卫生环境整治联合执法行动,针对定西南路及定百小巷主次干道两侧的占道经营、违规烧烤等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城关区定百小巷5处无证经营户进行取缔清理,退市还路。“取缔了好啊,这样马路宽敞了,大家走起来也方便。”现场一位市民说。
在兰州服务更加亲民了
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周一到周五,83岁的周宝韦和老伴儿俞德森都要一起去城关区康乐荣养医养托健中心,和医护人员下棋,和其他老人聊聊天。这对伉俪表示,这里卫生环境好,离家近,医护人员很专业。如今,儿孙都不在身边,二老每天在托健中心下下棋、聊聊天、看看电视,日子过得很快活。他们也是兰州市城关区首批享受康乐荣养、医养结合的市民。截至目前,市级建成了市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8个县区均已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有加盟企业和机构253家,服务人数达33.83万人,年服务400万人次;累计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21个;共有各类公办、社会办养老机构31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巩固提升。
11月24日一大早,家住白银路的刘老先生提着环保袋去往五泉菜市场。升级改造后的五泉菜市场分为上下两层,一层设有蔬菜区、水果区、水产区;二楼设有牛羊肉区、豆制品熟食区、粮油区等,经营品种一应俱全。整个市场内灯火通明,所有摊位都是货架式的,且整洁排列。货架上,各种新鲜肉菜应有尽有。走进新市场就像走进超市和华丽的大餐厅一样。刘老先生笑着说:“现在大街小巷,包括这菜市场也在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商贩们文明经营,消费者文明购买,没有缺斤少两,没有吵架拌嘴,处处文明啊。”
来源: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雨欣 马军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