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永飞
十里长街,铁流滚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他们驾驭新型导弹战车光荣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千里戈壁,盘马弯弓,在战略导弹部队实兵对抗演练中,他们探索运用新的战法训法淬炼新型利剑——
他们是火箭军某旅发射一营官兵。作为某型导弹“第一营”,一营官兵始终保持备战先锋的姿态,以满腔热血担起为国仗剑的重要使命,出色完成多项重大任务,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导弹发射先锋营”荣誉称号,2017年被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2019年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铸剑先铸魂,砺剑先励志
冬雨初霁,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门口,几名服役期满的老兵与战友紧紧拥抱道别。在刚刚举行的老兵退伍仪式上,阳恩巍、李成鹏等几名老兵在“讲服从不讲条件、变身份不变本色”的条幅上郑重签名。旅政委章礼信赶来送行,他与老兵一一握手,动情地说:“你们签下的是赤胆忠诚的名字,留下的是发射一营先锋旗帜之魂。”
“先锋旗帜最鲜亮的底色是红色,先锋精神最核心的特质是忠诚。”发射一营政治教导员乐焰辉告诉记者,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部队是全体官兵的共同信念,“我们坚持铸剑先铸魂,砺剑先励志”。
在发射一营,官兵的案头、床头摆放着政治理论学习书籍。“一营的兵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乐焰辉说,官兵们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习主席强军思想武装头脑,铸牢军魂。
“祖国,誓死为您而战。”这是一营官兵立下的铮铮誓词。那年,旅部受命执行军事任务,发射一营主动请缨。他们率先奔赴第一线,克服条件恶劣、环境艰苦、强度高等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任务。
枕着敌情睡觉,时刻准备打仗
11月底,猎人意志训练场上浓烟滚滚,战士们一头扎进两米多深的水槽内,屏气潜行钻出,满眼通红。
“苦不苦?累不累?”吸了几口浓烟的记者喘着气问。可经历了钻火圈、涉深水、越壕沟、攀高岩的一营小伙子们,只干脆利落地用手擦了把脸,“不苦!不累!”在这场训练中,发射一营营长潘少明和政治教导员乐焰辉冲锋在前,40多岁的老兵何贤达也丝毫没有落后。
在发射一营门前,一块“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可能还有0天”的标语格外醒目。“战争没有倒计时,随时准备上战场。”潘少明说,全营官兵每天枕着敌情睡觉,时刻准备打仗。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射一营转型发展的步伐蹄疾步稳。塞北深秋,一种特殊作战模式下的火力突击演练正在进行中,一枚枚新型长剑呼啸而出。试锋者,正是火箭军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这一仗,开创了火箭军新型作战模式的先河。潘少明说,去年以来,发射一营在火箭军率先开创作战单元由传统模式向集成融合转变,探索新老装备“一营两型”拓展兼训新模式,其新训法进入新一代训练大纲,在火箭军部队推广。
破除和平积弊,探寻胜战之道
熟悉先锋营的人都说,发射一营治军带兵实打实、硬碰硬。
“今天训练场上弄虚作假,等同于未来战场上投敌。”潘少明说,破除和平积弊,瞄准“真难严实”问题,探寻胜战之道,是一营官兵的共识。
一个周末,一营按训练计划准备组织整营平战转换和野营部署演练。不巧,台风登陆后“拐弯”,正好经过演练区。
练还是不练,怎么练?营党委进行周密研判后决定:训练计划不变,课目一个不减。狂风暴雨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泥泞中完成物资装载、装备准备、机动转进、野营部署等所有训练课目,留下了“用台风检验训风”的佳话。
2015年1月,旅部即将发射组建以来的第100枚导弹,任务交到发射一营手中。有人建议:“百箭腾飞事关重大,又赶在一营授称10周年的节骨眼上,必须组成‘最强单元’上阵。”也有人认为:“天天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不能一到关键时候就‘前怕狼、后怕虎’。”最终,营党委决定,按照实战编组,由士官指挥长何贤达带队出征。随着何贤达发出“点火”指令,导弹一飞冲天,命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