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纪委监委干部穿梭于乡村,对贫困户开展走访帮扶。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唐兰荣 秦永昌 记者 石珊 衡阳报道
11月29日,珠晖区纪委监委干部像往常一样,穿梭于乡村,对贫困村开展走访巡察,找“病灶”、开“药方”,破解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是珠晖区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扶困救助上送“定心丸”,在产业发展上送“强心丸”,在治“病”救人上送“救心丸”,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扶困救助送“定心丸”
“对贫困户而言,什么是幸福?”面对这样一个问答题,珠晖区联点帮扶后盾单位和帮扶干部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答卷:满足合理需求就是贫困户们最大的幸福。东阳渡街道兴湘村贫困户刘某俭和妻子在一场大火中烧伤致残,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其女儿刘某媛又查出患上了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联点帮扶后盾单位珠晖区委宣传部雪中送炭,以机关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支部党员、区政协委员以及网络轻松筹等多种方式为刘某媛筹集爱心款4.5万余元。酃湖乡胜利村联点帮扶后盾单位区委统战部也积极开展“大爱暖衡州”“同心助学”等活动,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筹集资金7.9万元,帮助周某琪、曹某聪等全区19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这些温暖的善举,让贫困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产业发展送“强心丸”
要想脱贫需要产业发展,需要有致富的门路。“我们村地貌土质属紫色页岩,不适合发展传统养殖,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产业。”东阳渡街道金松村党总支部书记张自华说,自从村里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迷迭香、柠檬等特色扶贫产业后,就带动了1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金松村也从昔日省级贫困村变身全市示范村。衡阳和文生态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翔文也忙着介绍,该合作社养殖青鱼、甲鱼等水产,目前与东阳渡村、太山村、民星村三个村106户367人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以委托帮扶、务工帮扶和直接帮扶3种模式,2018年度累计发放扶贫资金、物资、工资等约20余万元。
珠晖区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核心。今年全区产业扶贫投入资金1100万元,确定项目库17个。贫困户累计增收4万元,驻村工作队还借助农产品展销会及电商平台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80多万元。不仅如此,该区还将旅游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景区+农家”等旅游模式,引进民宿及农家乐200余家,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绘出了旅游扶贫“美丽样本”。这不仅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念,更给贫困户们能够实现致富送上了一颗颗“强心丸”。
治“病”救人送“救心丸”
对干部要严管,更要厚爱,及时防止小缺点变成大错误。对于个别村组干部业务素质不高,财经法规意识欠缺、帮扶干部请假不规范等工作中的“小病”,珠晖区纪委监委坚持精准执纪,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及时诊断开方送颗“救心丸”,防止“好同志”沦为“阶下囚”,挽救从违纪走向违法的干部。一直以来,珠晖区纪委监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以纪律为尺子,“四种形态”为刻度,今年1月至11月共问责党员干部37人,其中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组织处理梁某某、王某某等20人;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给予罗某某、黄某某等14人党(政)纪轻处分;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给予屈某等3人党(政)纪重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