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一码”全程追溯机制使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资料图片)。记者 叶义斌摄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连着大民生的小小“菜篮子”,浓缩了时代的变迁。30年来,福州市“菜篮子”工程从无到有,产品、品种从少到多,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菜篮子”建设发展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瘦肉精”检测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带给榕城百姓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家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舒心。
【故事回顾】
“习书记在福州那几年,‘菜篮子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他明确指出,‘菜篮子工程’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样才能有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并且持续地良性循环下去。”
“在习书记手上,福州市的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生猪屠宰厂等都更深入地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并且全面开始对接市场信息,交换需求来源,打通供销渠道。”
“在习书记手上,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也全面建立起来了。”
“习书记那个时候就开始筹划和推进传统商业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又不能过于激进,他就开始把农贸市场推进到向超市过渡的中间状态。在习书记支持下,当时福州的国有企业华榕集团,利用香港窗口企业的优势,在福州探索创办了第一家连锁超市。”
——摘自《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
【现场点击】
连日来,天气晴好,福清市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镜洋镇和阳下街道的4000亩蔬菜长势喜人。每天,这里都有约50吨的叶类菜、茄果类蔬菜被送往福州城区各大超市,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
“30年前可没有现在这样稳定的供应。”站在基地的田埂上,绿丰公司总经理林必玲感慨地说,“就像采访实录里说的,那时,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福州的蔬菜供应链说断就断,现在基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林必玲从事蔬菜行业20多年,见证了福州“菜篮子”工程的发展。生意越做越大,他也不断扩容基地,丰富产品。“赶上了好时代,现在生产各类蔬菜近20种,日产量约100吨,一半供应福州,还有一半销往江浙沪等地。”
张溥是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农残检测中心的管理员,每天要给市场里100多个批次的蔬菜做“体检”,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市场检测有制度规定,我要先对送样室送来的蔬菜样品进行分类,再取叶、检测分析,看看有无农药残留。结果达标,给货主开通交易权限,碰到不达标的,通知市场食安部门进行处置。”张溥说。
这份工作,张溥已经干了多年,操作起来驾轻就熟。“现在从部门到企业都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张溥说,早期市场一天抽检约100个批次的蔬菜产品,现在这一数量已经增至逾1000个批次,实现了市场蔬菜批批检测。
吃得越来越放心,购物越来越舒心,家住对湖街道的刘依妹老人对此深有感触。老人的幸福感源于仓山程埔农贸市场的“农+超”升级改造。在老人的推荐下,记者昨日走进该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的空间里,果蔬、生鲜水产、肉类等分区明显,50多家商户有序排列,交易秩序井然。通过可追溯秤打印出来的交易小票,还能查到商品的“身份”信息。“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越来越整洁,还这么智慧,买菜都是一种享受!”老人高兴地说。
【接续奋斗】
“采访实录中提到的‘菜篮子工程’内容,折射出习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真挚的为民情怀。”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汉隽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福州市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到一项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基础民生工程抓实抓好,结出累累硕果:不仅建成近16万亩蔬菜基地,年产蔬菜75万吨以上,还建成33家市级直控城市副食品基地,年可出栏生猪50万头、蛋1800万公斤、肉禽30万羽以上;目前,全市33家副食品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或绿色产品认证,蔬菜基地中有37个蔬菜品种获得有效“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43个获得有效无公害蔬菜商标使用权。
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市肉类、蔬菜、水产品、乳制品等产品30多项食品安全主要检测指标全部达标,“瘦肉精”检测工作、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员制度、净菜上市制度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林汉隽说,接下来,市商务局将全力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持续推进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质量安全监管,为市民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菜篮子”产品。同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品一码”全程追溯机制,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商务部门还将继续密切关注副食品基地生产与市场供应动态,守护好福州市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的稳定,让榕城市民“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舒心。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宗胜说,延续习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思路,市市场监管局将把创新思维贯穿监管工作的全过程,大胆试、大胆闯,自觉提升运用智慧监管能力,推动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王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