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内产业链初步成型,上中下游各司其职。而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逐步分化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提供基础能力;中游将基础能力转化成AI技术;下游则将AI技术具体运用到特定行业,形成生产力。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吧!
人工智能行业报告:AI崛起,数据及平台类公司未来可期
国内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政策规划空间达万亿元。由于中游是核心技术环节,我们根据中游的技术分类对市场空间进行估算,其中智能语音将保持40%左右的稳定中高速增长、计算机视觉将连续超过100%爆发增长、自然语言处理将以20%的增速稳步发展、其他类的潜在空间也十分巨大。综合来看,国内人工智能市场空间规模到2020年将超千亿元,而根据国务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到2030年国内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相关产业规模将达10万亿元。
上游AI芯片公司国内较为弱小,数据资源公司值得培育。国内AI芯片公司集中在设计环节,而IC设计行业国内较为弱小,2017年在全球市场占比仅有11%,且偏低端,未来将面临较大挑战,但在当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部分龙头公司如海思、寒武纪、紫光展锐依然值得跟踪。数据资源公司当前处于发展初期,作为行业服务提供商其成长的确定性和现金流表现均十分优秀,未来值得长期培育,典型公司如海天瑞声的业务拓展迅速,财务报表稳健。
中游技术平台公司将成为产业链中的核心玩家。中游技术平台作为连接上下游的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中具备核心价值。其中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前景确定性高,同时国内这两个领域的公司发展较快,头部公司已经脱颖而出。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市场占比达44%,商汤科技在视觉类公司中市场占比达30%。
不同领域企业特点不同,经营策略有所区别。AI芯片公司建议聚焦龙头,资产类业务需根据财务状况谨慎处理;数据资源公司建议提前布局,全方位经营,包括资产类以及存款类业务;技术平台公司建议针对头部企业中短期拓展存款类业务,未来可考虑进行资产类业务的投放。
1.人工智能: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核心推动力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指的是由人类发明设计的智能系统,能够模仿人类的思考方式,实现人脑的部分功能,替代人脑解决特定问题。
1.1人工智能当前处于第三次大发展期,赋能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1956年的达特茅斯暑期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期间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当前处于第三次大发展期。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56~1976年,主导理论是逻辑主义,主要成果是完成了一些定理证明以及逻辑程序语言prolog。
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76~2006年,主导理论是连接主义,主要成果是神经网络理论的提出以及应用。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可以解决一些简单单一问题,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效果不尽理想。
第三次浪潮发生在2006~现在,可以称之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将大数据、神经元网络和数学统计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第三次浪潮的理论基础和第二次浪潮类似,主要的差别在于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里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了硬件的进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参数训练技巧的发展等。
前两次浪潮解决了人工智能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第三次浪潮的发展已经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程度(识别率、准确率等)可以实际解决很多传统需要人类大脑才能解决的问题,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获得生产力。
1.2人工智能根据从底层到应用的技术逻辑可以分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人工智能根据从底层到应用的技术逻辑可以分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基础层从硬件和理论层面,为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主要包括AI芯片和深度学习算法。AI芯片的发展进步,提供了越来越强的计算能力;深度学习算法的建立,提供了AI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