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快到元旦了,到了年底水产养殖户出货的时候了,去年市场上卖12元1斤的乌鳢却不好卖,价格才7元一斤。养殖户都说今年没赚到钱,能保本就不错了。今年的下半年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种果树的经常滞销,搞养殖的也是行情冷淡,出货压力大。
年底正是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候,如果在这个节点都难卖的话,那么大批养殖户明年的养殖资金就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为什么今年的乌鳢会难卖呢?除了整体消费环境较差,还有行业本身的原因。
乌鳢,也叫黑鱼、财鱼,广东也称之为“生鱼”,它的肉质比较耐煮,常用来做各种火锅鱼,再加上民间都说它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乌鳢在市场上都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种。
但近些年来乌鳢的口碑却有所下降,不止是消费者不太愿意买账了,很多专门做鱼火锅生意的老板也点名不要这种鱼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乌鳢的土腥味变得很重,特别是与野生乌鳢一对比,这养殖的乌鳢很明显就能吃到一股挥之不去的土腥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出现在养殖饲料上。乌鳢是众所周知的水底“霸王”,体型大,凶猛,食性杂,还是肉食性的动物,这也就决定了它的饲料来源很杂,因为它基本上只要是荤的都吃。
所以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去屠宰场之类的地方购买大量的鸡肠、鸭肠、禽类下水来喂乌鳢。比起那些喂小杂鱼和冻鱼的养殖户来说,喂鸡鸭内脏的养殖户省了不少钱,却也埋下了隐患。
这些鸡鸭内脏的来源,是否有疾病,无法保证,而且吃内脏长大的乌鳢,肉质比较差,餐馆的老板都知道这种鱼顾客不喜欢吃,他们自然也就不会进了。
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最终害的还是养殖户自己。人人都想吃野生鱼,但野生鱼数量有限,消费者退而求其次,只想吃到好一点的养殖鱼,却还是失望了,这也引发了乌鳢不好卖等一系列后果。
第二点还是养殖户自己的问题,为了保住乌鳢的亩产量,在使用渔药上没有限制,一看到个别鱼有点问题就慌忙“下猛药”,甚至定期主动用药,这样的鱼谁敢吃?之前也不是没出现过抽检出问题的乌鳢,16年的时候,乌鳢因为用药事件口碑急速崩坏,很多人在当年都不敢吃了。